十二缘起禅观体系
2009年03月28日 23:21 】 【打印已有评论0

二、三世十二缘起与一念十二缘起差别

十二缘起为佛法根本教说,且通大小乘。相较于“三细六粗”、“迷悟十重”等,其在圣言量及理论周延性上更具说服力。经论中对十二缘起的阐释,分为“三世两重因果十二缘起”与“一念十二缘起”两大体系,正是做为大乘禅观与声闻乘禅观的两个标准。三世(两重因果)十二缘起代表着事相或业感缘起,将十二缘起切割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念十二缘起标帜着法理或大乘诸缘起,如赖耶、性空、如来藏、法界等缘起理论,将十二缘起含摄在一刹那中,每个念头当下都具足十二缘起支。这是对于佛法诠释非常重要的不同角度,也可以说,三世十二缘起是做为声闻乘禅观观察的对象,而一念十二缘起属于大乘禅观观察的对象。

三世(两重因果)十二缘起,从惑业苦之事相业感缘起角度,说明有情生命之三世轮转。此理论结构相应于声闻乘禅观“法有我无”思想,在《俱舍论》、《解脱道论》中,承认有根尘识、有五蕴,只是五蕴根尘中没有“我”。在三世缘起流转中,不破根尘识实体:因为法有,所以六根有、名色有、投胎识心有、乃至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之三世惑业苦轮回相状宛然存在。声闻禅观不坏三世缘起之法,只坏缘起中生命流转受生主体的意地我执,这是关键核心处。

又在此三世架构下,看不到前面构成根尘识界之微细根本无明、行、识流转部分,只能取现前生命粗显的烦恼流转过程。试说明之:无明是前世的无明,行是前世的业,识是今生最初投胎心识,也可说是在母胎前;名色、六入已在母胎中,出胎后是触。此是生命从前世到今生的流转过程,于中不易彰显觉性流转概念。故从六根后,触、受、爱、取方是现前对境取着之烦恼流转。此一流转过程看得较清楚,即随烦恼流转愈深而愈着境,对外在境界愈贪着。所以从三世十二缘起来看声闻乘禅观,其所要观察翻转的烦恼已是流转的末尾,属枝末无明之我执部分。

而其具体修学过程,以戒定慧三学为纲领。戒、定保障身心根器的清净,重点在离欲恶不善法,不为现在惑恼所染,故摄属于爱、取支。慧是在戒定清净身心下,从现前生命情境入观无我,所谓观五蕴无我或四念处无我。理论上,从识支到取支之现前的惑苦,都可做为入观无我的所缘境,但具体操作上,则以观察受支深处生命主体之“我受”为方便,证入无我智。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惠空法师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