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梵呗的意义
佛教认为学习梵呗有诸多功德,如:一、知佛德深远。二、体制文次第。三、令舌根清净。四、得胸藏开通。五、处众不惶。六、长命无病(《南海寄归内法传》)。所以自古名山大刹,于夏安居时,必定习唱颂,名为“学唱念” (古之梵呗,今称“唱念”)。此外梵呗还具有止息喧乱,使法事顺利进行的作用(所以又义译为止断或止息),所以,在讲经、课诵、受戒、礼忏等一切仪式中皆举唱梵呗,称为“作梵” (《百丈清规》)。此外,大乘佛教更认为,弟子、信众以歌呗赞叹供养佛陀的功德甚大,如《法华经》云:
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所以自古以来,歌呗颂佛,普遍流行。
经律之中对梵呗的作用和意义还有很多具体而生动的记述。如《十诵律》卷三十六记载,佛陀制戒不许比丘观听歌舞和自己歌唱,但却赞许跋提比丘作声呗,说声呗有五种利益:—、身体不疲倦。二、记忆深刻。三、精神不疲劳。四、保持良好的声音。五、通俗易懂。还有五种利益,前四项相同,第五是:诸天闻呗声,心中会非常欢喜。此双重五种利益,都是前四自利,后一利他,故知,佛陀之所以赞许声呗,是因为它有自利利他、自行化他的利益。这与世俗的观听歌舞表演有着鲜明的区别和本质的不同。
不过,对于作声呗诵经,佛陀并不赞许把音律搞得过于冗长繁琐。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六记载,尊者舍利弗有二弟子,出身婆罗门家庭。后来二人离师云游,由于二人出家前常习婆罗门歌咏声法,所以现在读诵佛经也沿用婆罗门的歌咏声法。但是,由于一人突然病死,剩下的一人,悲伤过度,致使很多经文都忘记了。他就回到舍卫国给孤独园,请尊者“侨陈 ,如帮他温习经典。但他却认为尊者把经文诵错了,声音也拉得不够长,有所遗漏,于是告辞去找别的尊者——马胜乃至罗怙罗等,但都觉得人家诵的不对。最后到了亲教师舍利弗那里,同诵之时长引声韵,而舍利子的声音比他拉得更长他,自行化他”是佛教声呗的最重要原则——既有利于自己修行,同时也能利益众生,否则佛不赞许。
作者:
杨笑天
编辑:
吴欢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