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天津唯一的十方丛林寺院 曾供奉玄奘法师灵骨而闻名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大悲禅院约建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殿宇庄严肃穆,香火旺盛,曾以供奉过唐僧玄奘法师灵骨而闻名中外。

大悲禅院山门(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大雄宝殿(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弘一法师像(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矗立在天津市河北区天纬路上的大悲禅院历史悠久,是天津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十方丛林。寺庙以供奉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而得名。殿宇庄严肃穆,香火旺盛,这里不仅是佛教信众从事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八方游客旅游观光的重要景点。对于这座古刹,外地来津者大都慕名前往,一睹为幸。

大悲禅院约建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曾以供奉过唐僧玄奘法师灵骨而闻名中外。1956年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时,应印度政府之请,将天津大悲禅院所供奉的玄奘灵骨,送往玄奘法师当年求学讲经圣地———印度那烂陀寺供奉。周汝昌先生曾赋诗曰:“大悲院里竞焚香,梵具禅音绕画梁。须识奘师遗迹在,曾分骏骨到吾乡。”大悲禅院的文物殿珍藏魏、晋、南北朝以及明、清各代的铜、铁、石、木制作的各种佛像数百尊,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现在的大悲禅院东院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地藏殿、玄奘法师纪念堂、弘一法师纪念堂以及讲经堂组成。来到寺院,首先面对的是高大雄伟的山门。抬眼望去,三扇门的上方分别嵌有汉白玉匾,中间为“真如觉场”四字,左右分别是“草堂社”和“大胜寺”。“大胜寺”是清末年间李鸿章统领天津时为大悲院的定名。那“草堂社”是什么意思呢?这得从僧人世高说起。

明朝末年,清军入主中原,一批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文人志士或投笔从戎,率师抗击,或隐居山野,铮铮铁骨,坚而不出。大悲禅院的开山祖世高正是一位文化素养深厚、节操高尚的“明遗民”。

世高(1621年-1700年)本是浙江人。明亡时(1644年)他24岁。随后他便出家为僧,云游四方。他先是在浙江名刹天童寺立足。顺治末年,云游至津,暂居三岔河口以北的大悲草堂内。“筑室三楹”后,他自号“退居”。世高本是博雅之士,作为僧人,他学禅、奉禅宗、传禅学,更善于作诗。《天津县新志》说:“释世高驻锡期间,登坛说法,暇与南北名士以诗唱和。”世高以禅人之身与诗友交往,不久便建立了以大悲禅院为依托的诗歌团体草堂社。草堂社聚集了当时天津一批最有成就的诗人学者,同时也通过它与外籍文人相沟通,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为天津文化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被称为天津最早的“文化沙龙”。

大悲禅院历史文化深厚,佛教文物众多。在释迦宝殿,人们最为惊叹莫过于宝殿正中供奉的明代铜铸释迦牟尼像。佛像通高5米,重约6吨,其形体之大、铸工之精细,堪称佛门奇宝,为国家二级文物。

目前,大悲禅院文物保藏室保存有铜、木、石、玉雕、泥塑佛像及龙、狮、虎、豹、犬、马、鸡、鸾凤等飞禽鸟兽雕像以及车、棺、碑等雕塑近千件,大都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以来的文物。走进西院的念佛堂,还能看到一尊高约1.8米的明代毗卢遮那鎏金铜像,虽金色已褪,更显古朴斑驳。其形象为头顶五佛宝冠,手结大智拳印,结跏趺坐于莲花台上。丰颐秀目,仪表堂堂,呈现出一种宁静含蓄,堪称佛门瑰宝、国内罕见的珍贵文物。

[责任编辑:闫秀勇]

标签:佛教旅游 天津大悲院 十方丛林寺院 玄奘法师灵骨 观世音菩萨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