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和实践是佛教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2009年03月28日 22:42 】 【打印已有评论0

印顺导师在《华雨集》(第四册)中对此三心加以了详尽的说明:

“一、发菩提心:扼要的说,是以佛为理想,为目标,立下自己要成佛的大志愿。…所以志愿修菩萨行成佛,以净化世间,解脱众生的苦脑。依此而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菩提心。…所以要修习菩提心,志愿要坚定,以达到不退菩提心。

二、大悲心:是菩萨行的根本…佛法到底是以解脱众生生死苦迫为最高理想的,其次才是相对的救苦。悲心,要从人类、众生的相互依存,到自他平等,自他体空去理解修习的…。

三、空性见:空性是缘起的空性…在菩萨行中,无我我所空,正知缘起而不着相,是极重要的。没有无所得为方便,处处取着怎么能成就菩萨的大行!”(印顺,57-59)

这三者是真正的菩萨在修持中所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这三心,才能真正的入世行人间佛教之菩萨行。故印顺导师又恳切地交代:“但从事于或慧或福的利他菩萨行,先应要求自身在佛法中的充实,以三心而行十善为基础。否则,弘化也好,慈济也好,上也者只是世间的善行,佛法(与世学混淆)的真义越来越稀薄了!下也者是”泥菩萨过河"(不见了),引起佛教的不良副作用。总之,菩萨发心利他,要站稳自己的脚跟才得。“(印顺,63)

在此中,印顺导师虽没有强调出世与入世的关系,可看过这段话后,不正是印顺导师对出世与入世的关系的最好阐述吗?可见,出世并非是要离开此世界,而是要具备远离或认识世间贪、嗔、痴等烦恼的智慧。若具备了远离或认识世间烦恼的智慧,然后再到世间行大乘菩萨行(即入世),岂不是无往不利?若入世而无出世之基础,很可能会随波逐流,可若出世而无入世之利他之行,则可能落入自了汉的境界,与世间是无益的。所以那些还在为入世或出世,谁是谁非而争执之时,岂不应该好好研习佛法,去除一般社会大众对佛教的误解,使人能正确理解,而有利于佛法的深入人心了!

结论

我们身为佛弟子,尤其还自诩为大乘佛教徒,应该在这混浊的社会中,起到净化社会、净化人心的作用。而净化人心之前提,我们自己先应该了解真正的佛法,并依之而去实践,获得禅定、智慧,然后再入世,即到人间实践与推广佛教,亦即是弘扬人间佛教,行人间佛教之菩萨行,使所有苦难众生得到究竟解脱。当然,这需要有识之士能够真正的创建一个实践人间佛教之菩萨行的系统性步骤。我亦是有感而发,希望所有在为实践人间佛教的大德,能够将佛之教法适用到实践中去,而在实践中再检验佛之教法的时代适应性,寻找出一条方便而切实可行的人间佛教之路,则功莫大焉!

参考书籍:

1、Jian Chen.无明即法性,天台宗止观思想研究。

2、Dharma Drum publishing Corp,2005。

3、印顺.华雨集.第四册,正闻出版社,1993。

4、Bodhi,Teachings of the Buddha。 In the Buddha’s words。 Bosten:Wisdom publications,Inc.,2005。

5、Mipham Jangon,Introduction to the middle Way,Translated by the padmakara Translation Group。 Shambhala publications,Inc.,2002。

6、Fenton,John Y。 Religions of Asia。 Martin’s Press,Inc.,1993。

7、关口真大等,止观方法及其实践之研究,印海译,严宽祜基金会2005。

8、太虚大师,太虚大师全书第十八册,善导寺佛经流通处。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宏正法师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