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道与菩萨道的关系
2009年03月28日 22:38 】 【打印已有评论0

再者来谈解脱道与菩萨道二者发心与修持善巧的不同。解脱道对应于《菩提道次第略论》的三士道,即是其中的中士道。该论将中士道分为正中士道与共中士道二种。正中士道是指以声闻出离心修持解脱道,以超越三界,解脱生死,证入寂灭为志,因此不以证佛菩提为最终目标,亦无愿于生死海中恒度众生。至于共中士道则是整体菩提道的一部份,择取与解脱道相共的戒定慧为菩提资粮,作为进修上士道(菩萨不共法)的阶梯,其目的仍然是向于成佛。因此修学共中士道其实就是菩萨道的一环。就菩萨道而言,并无纯粹、单独的正中士解脱道的修学,这一点是必须明确厘清的。

正中士道与共中士道两者之差异,另可以下面例子来说明,例如甲车从A点出发,终点站是B,到了B必然下车,无法继续向前。另一乙车,从A点出发,终点站是C,虽经过了B,也不会下车,非到C站绝不中停。虽从 A站到B站的距离与过程,对甲乙二车而言,是相似的,但从登车一刻开始,二车的发心与善巧方便已经不同。甲车犹如正中士解脱道,而乙车则如菩萨道。

因此,站在菩提道的立场修学解脱道法要与纯粹站在声闻立场修学解脱道是大不相同的,前者不到佛地是决不中止,后者则是但求自了,偏取涅盘。此二者若未明辨,未具坚固菩提心,以为先修解脱道,后可再转修菩萨道,则可能因一开始即以厌离生死的发心相应作意修持解脱道,而取证声闻果,进而断绝成佛可能。其如《大智度论》卷31所说:

”复次如比丘破四重禁,是名毕竟破戒,不任得道。又如作五逆罪,毕竟闭三善道。若取声闻证者毕竟不得作佛。“(T25, p. 289, c20-22)

此种见解亦出现在《维摩诘经》等不少经典里,虽然后来《法华经》有开出回小向大的可能性,然而取证声闻果毕竟已成为成佛的障碍。可见修学解脱道之前,须先建立菩萨道正见,厘清解脱道与菩萨道的关系,才不致于背离原初欲成佛道的发心。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释大航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