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显宗修学的建构与作用
2009年03月28日 22:08凤凰网华人佛教频道 】 【打印已有评论0

以上七众之界别,是根据各自所受持的戒律而定。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前,已为僧团七众完成了戒律的制定。在七众当中,如比丘或比丘尼聚集达到一定的数量就可以组成僧团。出家五众中,沙弥从属于比丘,式叉摩耶、沙弥尼从属于比丘尼。他们不能自成独立的僧团。僧团以普渡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得到觉悟为目的。为了僧团的管理,使他们从事有规律的集体宗教生活,制定了规章制度,对不同信徒规定出必须遵守的各种戒律。戒律学由此建立起来。正如《五部遗教》所云:僧人是戒律的忠实实践者或维护者,故说僧人是佛法的基础,从而建立了许多僧伽组织。[⑩] 

三、实践作用

1、修学过程

藏传佛教的修学,主要在各大寺院内完成。以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为例,该寺按照佛教显、密宗的分科原则,在寺内设立六个学院,即闻思学院、续部下学院、续部上学院、喜金刚学院、时轮学院、藏医药学院。除了闻思学院外,后五个学院可纳入密宗范畴。然而,学院中规模最大、学僧最多的则是闻思学院,即显宗学院,其内部分设13个不同的学科班级,整个学制最少也在15年以上。主要修学五部大论,每位学僧通过师授、背诵和辩论的途径,渐次精通《因明学》、《般若学》、《中观学》、《俱舍论》、《戒律学》,重在整体理解和深刻领会。

背诵和辩论是藏传佛教最具特色的修学过程,一般而言,背诵经文和辩论佛学疑难问题,是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中的两大行之有效的修学方式。因此,在各个寺院修学的年轻僧人,尤其是格鲁派学僧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背诵经文和辩论佛学疑难问题之上。他们在寺院日常生活中将早晚的时间主要用于独自背诵经文,而早晚背诵的经文又成为参加上午或下午集体辩论佛学疑难问题时广为应用或印证的理论武器,通过辩论可提高学僧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能够进一步领会藏传佛教的深奥义理。所以,背诵经文和辩论佛学难点已成为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中相辅相成的两大学经方法,犹如一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而藏传佛教寺院的考试制度,又加强了这一修学实践。背诵经典和辩论疑难问题,是寺院考试的重要内容。如在背诵经文的考试中,背诵的经典越完整、篇幅越长,其考试成绩越优异。辩论考试是以正方或反方的形式进行,在藏传佛教的宗教术语中被称为立宗辩论,围绕某学说或论点提出难题,让答辩人解答,如回答流利,言之有理,其考试及格或优良。否则,其考试不能通过,需要重新复习,有待补考。尤其是这一考试方式从低年级就纳入僧人的学经之中,对学僧的修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之,在显宗学院修学的学僧,其修学过程是广闻博学,背诵强记,多维思考,反复辩论,从而达到对 “五部大论” 的娴熟理解和融汇贯通,最终顺利考取格西学位,并进入密宗研修阶段。密宗研修的年限不定,主要取决于学僧的勤奋、智慧、悟性等个人条件来不断提升或获得成就。

2、考取学位

藏传佛教格西(Dge Bshes)[11]学位,是随着寺院教育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宗教学位制度。格鲁派三大寺没有创立之前,在藏传佛教教育界已经产生授予格西学位的教学体制,而且有不同级别的格西学位称谓,如热绛巴(Rab Vbyams Pa)、噶西巴(Bkav Bzhi Pa)、噶俱巴(Dkav Bcu Pa)等格西。在五部大论中精通般若学后可考取热绛巴格西学位,五部大论中学完除了因明学外的其他四门学科后可考取噶西巴格西学位,学完五部大论后可考取噶俱巴格西学位。后来在拉萨创建格鲁派三大寺,使授予格西学位的制度日臻完善,尤其是第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参在代理甘丹寺赤巴(法台)期间,在拉萨传昭大法会上创立了授予拉然巴(Lha Ram Pa)格西学位的制度。[12]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尕藏加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