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道一返蜀的时间、动机及其影响
2009年09月08日 10:28《马祖道一与中国禅宗文化》 】 【打印共有评论0

但由于当时的长安特别是朝廷内部尚处于不空三藏的巨大影响之下,因为到大历九年(774年),唐朝廷还加不空开府仪同三司,封肃国公,食邑三千户。同一年六月十五日不空卒,年八十。不空本为金刚智弟子,传金刚界曼荼罗,译经七十七部一百二十余卷。前此虽有神会和尚北上攻击北宗,建立南宗的努力,但毕竟不敌不空如日中天的气势和与皇权关系的紧密。因此,实现预期目标的机缘还未成熟。马祖只能止于太白山中,而后就又南归。约于大历十年左右返回了开元寺。他的雄心勃勃的慧业计划,最后是由其著名弟子章敬怀晖、兴善惟宽最后来完成的。尽管,马祖的时代,禅宗尚受到其它教派的排斥,尤其是在北方和长安。但通过马祖强有力的对禅宗的传布和实践,造就了一大批非常杰出的后继者,“人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各为一方宗主”。尽管马祖这次返蜀弘法,北取京师的大行动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但他已经给出了强烈的信号。《佛祖历代通载》所说从马祖始“禅宗自此大行于世”决非虚夸。不几十年禅宗迅速改变了中国的佛教地图。他所创立的禅宗风范和方式,在经过了仍是四川籍僧人圭峰宗密禅师理论上的艰苦努力,以及后来的“会昌灭佛”历史事件为禅宗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由于三大士及怀晖、惟宽等人在实践上的有力传播,后世弟子还开创了沩仰、临济两大流派,终于使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教派,流布千年,风及海外,使禅的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质和标志。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马祖返蜀是一个确凿的禅史事件,其时间应是发生在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马祖63岁前后;这是一次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大行动,其目标不仅只是止于蜀地弘法;它对后来禅宗的发展具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后续者的努力终于达成了预期的目标,也是由于后来历史的机缘的促成,从而有力地改变了中国九世纪的佛教地图,在禅史上应该给予积极而恰当的评价。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郭辉图   编辑: 邢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