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晚年何以弘法不避儒语
2010年12月08日 09:18 】 【打印共有评论0


  
   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佛家的觉正净,它无疑属于道德的范畴,而真善美则属于美学(哲学)的范畴。弘一大师在艺术上一生追求真善美,他到晚年“以释观儒”——用法眼法心看待前尘影事,宇宙气象,人生百态。总有一种相契而又相离的感觉,自己追求过的东西,它们仿佛就在眼前,但仔细觅索,它们又远远离去。此种心理境界,从他在1935年秋离开净峰寺《咏菊》的佛偈中,可以分明地感到:“我来为植种, 我去花未开。岂无佳色在, 留待后人来。”
  
    佛家以一切外物凡有形者皆为色相,《楞严经》说:“离诸色相,无分别性。”而所谓“空”,即指空幻和虚无,佛教的虚无并不等同于西方的“虚无主义”,如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所阐述的那样。佛经中所说的“五蕴皆空”、“无常若空”等,都有它特定的指涉。弘一大师在讲述《佛法非说空以灭人世》时,曾有下面一段精辟的论述:
  
    大乘佛法,皆说“空”及“不空”两方面。虽有专说“空”时,其实亦含有“不空”之义。故须兼说“空”与“不空”两方面,其义乃为完足。
  
    何谓“空”及“不空”?“空”者是无我,“不空”者是救世之事业。虽知无我,而能做救世之事业,故“空”而“不空”;虽努力做救世之事业,而决不执着有我,故“不空”而“空”。如是真实了解,乃能以无我之伟大精神,而做种种之事业无有障碍也。(《李叔同说佛》82页)
  
    弘一大师这一段话,实质上已触及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从哲学层面来看,“色”与“空”二律背反,相辅相成。就如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弘一大师诞辰100周年题辞中所说的,他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李叔同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天才,这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人所公认的。他的出家所以引起学界的震惊,就是因为这一举动意味着一位天才艺术家的毁灭。甚至有人情急而戾,说:“李叔同放着艺术家不当,而去当和尚,看来,天才与疯子之间没有太大的距离。”
    
    行文至此,我想插入一点个人近日的体会。我们在写话剧《芳草碧连天》的时候,因为是为话剧100年纪念,所以只写了他的前半生,写他对于新文化(包括话剧)方面的贡献,出家一事则点到为止(只在一头一尾有佛家的画面)。在讨论剧本时,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必须加上三分之一的佛,否则便不完整,人物便没有分量。我们反复斟酌,觉得这很困难,一部话剧没有那么大的容量。后来,我们请大悲禅院的智如法师来看戏,倒是这位出家人很客观,他看戏后给这出戏定了个调,让大家心服口服。他说:“为纪念中国话剧100年,你们写了弘祖光明的前半生,写了他辉煌的艺术成就,爱国精神,这也是对弘一大师的宣传,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弘一大师博大精深,没有前半生的艺术辉煌,也就没有后半生的佛光慧业。”
   
    弘一大师39岁看破红尘,放弃艺术,遁入空门,选择了他人生最后的坐标,也决非一般常人之举。他的艺术光辉和佛门慧业交相映衬,孰是孰非,扑朔迷离,也许是他留给后人的永久之谜。 文/赵大民 李郁文

【头条】:浙江普陀山重修千年古香道 打造“琉璃世界”

【观点】:崔明晨:宗教媒体与大众传媒距离有多远

【两岸】:华人佛教独家对话星云大师:两岸佛教交流及人间佛教

【觉悟】:证严法师教你如何用妙法去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影音】:学诚法师:苦乐人生第十一讲

【图片】:金刚座上的嘎托寺

【朝圣】:只履西归——菩提达摩手携只履翩翩独逝

【众生】:李叔同晚年何以弘法不避儒语——纪念弘一大师诞辰120周年

【一日禅】:金钱给我们带来的到底是什么?

【素食】:素食文化:欢乐一家人 灵山素食走进抗癌协会

【禅茶一味】:东坡煎茶 禅为诗家切玉刀

【心灵物语】:比施舍更高贵的东西

【慈善】:福建佛学院女众部象峰慈善组慰问白血病患者

【佛艺】:云岗石窟中的舞蹈形象

【佛教常识】:佛教认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法讯】: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举行纪念妙湛法师圆寂15周年法会

【书店】:18毫米海南沉香手珠

【读书连载】:常识:日常生活中的佛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梁莉娜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