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让我们找到悲伤的答案
2011年01月10日 09:28凤凰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图片来源:资料图

《老男孩》主创:信仰帮我们找到悲伤的答案

嘉宾:筷子兄弟(《老男孩》主创。肖央:青年导演、王太利:音乐策划人)

采访人:陈书娣

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

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

抬头仰望这漫天星河,那时候陪伴我的那颗。

这里的故事 你是否还记得。

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

未曾绽放就要枯萎吗,我有过梦想,

如果有明天,祝福你 亲爱的。

——《老男孩》

2010年11月,公司的内部通讯工具上,有人“隆重推荐”一部叫做《老男孩》的短片,主创是肖央、王太利,完全名不见经传。

第二天,一群人涌上聊天群,争先恐后介绍《老男孩》,他们都说,很好看。

打开页面,看到两个在装嫩的中年男子扮成高中生,以为是郭德纲再现,但情绪渐渐不对,《老男孩》歌声骤然响起在舞台,泪流满面的网络民工正在吃加班餐方便面,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这个短片并不精致,细节把握也不够准确,而我们为什么都会哭,究竟是比前人更容易感受辛酸,还是这个世界真的太锐利?一直埋藏在心里有一只柔软的铁锤,会钝重击溃这双眼?我们很了解故事里的主人公经历的岁月:读过的课本、爱过的小芳、运动服式样的校服、尖锐女声的广播体操、野心勃勃的梦想……我们更了解故事里主人公后来的岁月:梦想破灭转而做自己从未看上眼的工作、娶了此前从未看上眼的女人、爱过的女孩变成富豪笼中鸟……

《老男孩》成功了。当然也有很多人没看过,它不过是一个短片,没有国际导演,没有强大演员阵容,没有很多宣传,但它是满目枯燥中的一点湿润,让人突然发现,生活中必须有、也应该有某种人生信仰,它偶尔用一句话、一场梦、一种表情或一个事件让我们短促绽放。

我们迅速找到并采访了这两个原创者。在整个专访过程中,肖央远比王太利健谈,显得意气风发,而也许是年纪原因,王太利老成持重。“我们就是草根,就是普通人,我们的调性决定了电影的调性。”生于80后的该片导演肖央说。

生活是最好的导演,筷子兄弟把对人生几十年来的感悟融入细节,诞生出如闪电般击中人心的《老男孩》。

而《老男孩》的拍摄过程并不顺利。

肖央形容整个短片的创作和拍摄是他“30年来最困难的一件事,每天都生活在崩溃的边缘”。剧中小学是在天津东丽区的一个废弃小学校取景,闷热的夏天,灯光一开就会引来无数蚊虫,所有人都是一身疙瘩;那场火锅戏拍过之后,剧组全体一氧化碳中毒……

成了王太利剧中老婆的胖女孩、烧烤店老板全部都是群众演员,整部片子里只有女主角一人是专业派,“好几个群众演员都没多少工资,都是冲着爱好来的。”当我们询问是否故事打动了这些小角色时,肖央说,他们并不了解整个故事情节,“只是作为一部分被导演调动。”

一部短片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丰足,还有生活的忙碌,肖央坦言自己并不喜欢现在的“无法喘息”的生活,“上个厕所,人家说,你是筷子兄弟吧,要握手,你说尴尬不尴尬?”肖央坦言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太久,他会主动叫停,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喜欢旅游,希望能有时间,让自己的心豁然开朗。跳出惯性的思维模式,思考便会显得与众不同。1月中旬,他会踏上非洲的土地,为心情放假。

如今,肖央的第一部长篇电影已经完成了故事大纲,投资也已到位,《老男孩》改变了他的人生。

当然,《老男孩》改变的不仅是他的人生,同样受益于其他人。曾经有一位28岁的重度抑郁症患者,有着严重的自杀倾向,突然有一天走出了阴霾,告诉他的主治医生,自己要坚强的活下去。而在这位年轻人的博客中,放着的音乐正是《老男孩》。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神,你要学会敬畏他。”肖央说。能够有益于人,并影响到人的内心世界,肖央分析,是源自于自己的真诚表达。这个世界需要一个敬畏的东西,他可以是上帝,可以是神,也可以是信仰。

短片与歌来自青春与岁月交织的复杂情感

凤凰网:怎么理解片子表达的核心词汇——“梦想”?

肖央:梦想是一种很难得到的东西。有人觉得每天吃饱饭就是一个梦想;可是每天吃饱了饭的人可能觉得,我要从容生活、平和的心态才是一个梦想;而当你真做到每天有平和心态去从容生活时,他可能又觉得帮助别人是他的梦想。

我觉得每天忙就像在出卖自己的青春,我应该去旅行……这些都没时间去弄,有时候就不知道为什么忙,去寻求一个寄托。

王太利:填词之前,我说这歌挺精的,一定要挖掘我内心深处的情感,梦想跟青春、岁月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绪。创作时我热泪满面,很委屈,非常委屈,也不知道从哪来,然后就把这首歌给写出来了。

肖央:关于这种委屈,我觉得是这样:王太利40岁了,青春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他对青春充满回忆。此外,40岁还没有去干自己想做的事,这种遗憾也突然迸发。他立足于一个小人物的基础,能够做到完全掏心掏肺。写这歌词时,我不断从故事的角度给他意见,需要修改哪些,最终把我也感动了。尤其他写完歌词最后一次发给我时,我说老王牛逼!这个靠谱!去创作故事时,更多加入了我的一些感触,因为我们自己就是小人物成长起来的,出生于一个特别普通的家庭,我们这种出身调性决定了我们未来作品的调性。
   
当下青年需承担更大压力令他们更怀念梦想

凤凰网:短片中的小人物是如何折射生活中的小人物的?当他们从舞台回归日常生活,嘴角露出的微笑代表了什么?

肖央:演包小白的、老王的,他们就是群众演员,其中只有女主角是专业演员。

能够从这些小人物的故事身上得到感触的,更多是80年代初、70年代末的人。这些人小时候很幸福,天马行空,整天做梦,觉得每天生活要比前几代人幸福得多。可是长大以后,社会所给予的物质压力远远超过前几代人:学费、医疗费、买房子……现实压力压得我们没有时间,没有心情去怀念梦想。老王的感受是年龄到40岁,来不及怀念梦想;而我是觉得,这个社会不给你机会让你去想一些好玩的事。我们拍这个短片,唯一目的就是说出内心真实感受,在这样一个时代充满了各种变相:房价高涨,大学生就业,拆迁等等。其实我们仍然可以保持积极心态,短片的最后有所显现。他们从舞台上回归生活,就是承认现实、承认压力,并安于自己小人物的角色。

王太利:积极、希望就是我们要传达的东西。迈克尔是一个群体偶像成为青春符号

凤凰网:短片中男主人公从学生时代模仿杰克逊,再到惊闻他的娈童案以及离奇死亡,最后走上舞台表演他的舞蹈,从始至终迈克•杰克逊这个形象就在贯穿全文,是一个引子也是一个导火索,怎么会想到使用这么一个人物符号?

肖央:迈克尔是美国人的精神偶像,也是群体偶像,他不属于某一个国家。对于更多大众而言,他的意义在于伴随着一代人的青春,他红得如此持久,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个神的符号。在我们内心,他是如此遥不可及而完美,但是有一天他突然像普通人一样去世,去世时,这些从小听他歌长大的人,会认为这是一个时代的去世;不光迈克尔去世了,也带着我们的青春走了。

凤凰网:现在你们的梦想实现了吗?还需要祭奠吗?

王太利:我觉得梦想是一个阶段性的东西,它就是个过程。

肖央:我们接下来的梦想就是在表达自己,真诚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又能去给别人带来积极的意义。梦想是非常难得到的东西,对很贫困地区的人来说,每天吃饱饭就是一个梦想;可能每天吃饱了饭的人,又觉得我要从容的生活,平和的心态;而当你真正做到每天有平和的心态去从容生活时,可能又觉得帮助别人是他的梦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梁莉娜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