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心经》是何时开始单独流通的?

2013年11月01日 02:52
来源:《心经》 作者:张海滨

乾隆皇帝御笔手书《心经》

现在学者研究还没有定论。但从流行的版本来看,《心经》单独流行时间应不晚于公元5世纪初。《心经》流行的版本有两种:文字略短的称“略本”,文字略长的称“广本”。流行的“略本”又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大明咒经》,另外一个是玄奘大师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从释迦牟尼佛在世,直到他灭度后500多年的时间里,佛教仅有口传的经典,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口口相传是佛经流传的重要手段,直到后来才有记载于贝叶上的佛典出现,被称为贝叶经。公元前两年,佛教正式传入中国,自此开始了佛经的翻译,而大规模的佛经翻译则是鸠摩罗什到来之后。

鸠摩罗什幼年跟随母亲出家,初学小乘,后遍习大乘,精通汉语文,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于是备受世人瞩目和赞叹。公元382年,前秦王符坚在道安一再建议下,派遣大将吕光进军西域,破龟兹,迎请罗什来长安。公元385年,罗什随吕光抵达凉州,在凉州滞留了17年。后秦主姚兴于公元401年出兵凉州,迎请罗什到长安,待以国师之礼。鸠摩罗什到达长安时已经58岁,他在晚年的11年里,笔耕不辍,共译出佛经35部294卷。当时参加译经的人数常达800人,他翻译的《心经》名称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大明咒经》,是《心经》的第一个汉译本。公元413年,70岁高龄的鸠摩罗什大师在长安圆寂,完成了他在中国的译经事业,被后世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师之一。

200多年后的一天,一位僧人决定西行求法,他就是后来盛名远播的玄奘法师,又称唐三藏。13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回望那段历史时,依然心潮澎湃。627年的八月,玄奘向政府申请出境,遭到拒绝,但一切的阻拦都改变不了西行求法的决心。一个孤独的身影踏上了西行的征途,那一年,玄奘二十八岁。黄沙侵驼铃,霜尘满衣襟,雪穷冷千峰,月明空五蕴。历经艰难,徒步万里,玄奘终于抵达了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那烂陀寺。643年春天,西游十七年的玄奘辞别了戒日王和天竺的朋友们,满载着印度人民的友谊、荣誉和六百五十七卷佛经,启程回国了。回国后,玄奘主持国家译经场,专门从事翻译,十九年间共译佛经75部、1335卷,《心经》也在其中,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他的译文流畅优美而且忠于原著,流传最为广泛。

两位杰出的高僧一位西去,一位东来,意志坚定,为佛教的传播、弘扬呕心沥血。在佛教传入中国的2000多年中,像他们一样西去东来的高僧不计其数。很多人抛尸荒野,很多人客死他乡,但坚定的信念促使他们前赴后继。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佛教终于传遍了世界。

[责任编辑:马本州] 标签:心经 摩罗 若波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