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凯法师:北京佛研所十年脚印与未来之路
原标题为:十年的脚印与未来之路——写在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十周年之际 圣凯法师:清代北京佛教研讨会总指导、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执行副所长(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摄影:李保华) 十,数之小成;十年
原标题为:十年的脚印与未来之路——写在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十周年之际
圣凯法师:清代北京佛教研讨会总指导、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执行副所长(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摄影:李保华)
十,数之小成;十年,幼学之年。
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成立至今,刚好十年。回首过去,如垂髻的儿童走向束发的青年,既充满无数的好奇,也有无数的未知;既有树正法幢的满腔热情,又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忐忑谨慎。庆祝成立十周年,最大的意义应该是回顾过去十年的脚印,反思弘法的经验,总结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的理想、功能以及未来的愿景,为研究所的未来构建一幅清晰的路线。
佛陀出现于世间,建立僧团,说法度生,将圆满的功德化现于八十年的一生,将历劫的誓愿印在恒河两岸的足迹上。《摩诃僧祇律》记载佛陀制戒的“十事利益”,最后则是“正法得久住,为诸天人开甘露施门故”;《法华经》则以“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为佛陀出现于世的大事因缘。所以,佛陀说法立教的理想无非是实现“正法久住”,达到“广度众生”的目的。
要实现正法久住,佛弟子要“以戒为师”,严持净戒;同时要“以法为师”,闻熏正法,思惟修习,净化身心,亲证正法;僧团更要“以戒为师”,清净和合,这样正法才能久住。“久住”并不是正法的最终目的,其终极意义在于让一切众生获得正法的教导;反过来说,只有植根于众生的“正法”才是最“久住”,离开众生的“正法”如空中楼阁,一定不能“久住”。“正法久住”与“广度众生”并不互相对立,佛弟子修学佛法,自觉正法才能法身常在,觉他大众才能绍隆佛种。所以,“广度众生”是“正法久住”的目的,“正法久住”是“广度众生”的前提。佛弟子必须将清净和谐的“正法”普施于世间,让一切众生获得清凉的智慧;必须将“正法”的清净功德“回向”给社会,服务社会,报国土恩、众生恩,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因为所有功德都是来源于众生,必须回向给众生,这才是佛法的究竟义。
因此,所有的佛教组织、僧团、佛弟子都应该继承并高举“正法久住,广度众生”的这一伟大理想,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亦不例外。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传印老和尚提出“以法为依,师道庄严”为所训,佛弟子闻熏正法、清净解脱,僧团弘法、办教育,皆应“以法为依”。僧团要清净和合,必须“以戒为师”,受戒、学戒、持戒,言传身教,行为规范、理念相同、经济待遇均衡的清净僧团才能体现出佛教的神圣性,这就是“师道庄严”;而且,在办教育、弘法、文化出版等事业中,更能注重“法”的清净性与“人”的师道,师资相承,清净布施。
总之,“以法为依,师道庄严”,即“法”要清净,“人”要庄严;在“法”上,要依法不依人;在“人”上,出家人要清净和合,在家居士要恭敬虔诚,僧俗各住其位,方显“法”、“人”的清净庄严。要实现“以法为依,师道庄严”,要以“法”的教育培养“人”,即要注重人才建设,举办僧教育和居士教育;“人”要修学体证“法”,“法”才能体现、呈现,正法才能落实到世间;“人”要深入理解“法”,即要研究、研讨;“人”要弘扬“法”,“法”方能广大,即要注重弘法、文化出版。所以,教育修学、研究弘法、文化出版,是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的三大功能,也是研究所同仁们一起奉献努力的事业。
当然,任何“法”落实到“人”的层面,皆有根机的适应问题,所以,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在僧教育方面提倡“汉传佛教为根本,道心愿行为基础,研究弘法为核心,现代视野为关键”。因为僧青年应有出离生死、严持净戒的清净品格,包容众生、服务大众的慈悲情怀,承担正法、奉献生命的无尽愿行;拥有专业突出、基础扎实的佛学修养,掌握传统思想、现代学科的人文素质,通晓国际国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现代视野;具有国际学术视野的研究力,适应现代根机的弘法力,利用现代工具的行动力。
在居士教育方面,要提倡“正见愿行为根本,提升生命为基础,欢喜安乐为核心,包容圆融为关键”,因为现代佛教的居士要具有佛教正确的信仰、见解,能够以三宝为归依、恭敬三宝、相信因果,具有护持三宝、广度众生的愿行;居士教育的目标旨在于提升居士们的生命质量,拥有一颗欢喜、安乐的心,以佛法来指导生活,能够将佛法落实到家庭、工作、社会等生活中;能够包容其他宗教乃至现代科学,真正落实“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业”,从而将佛法圆融于世间法。
回头看看这十年的脚印,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一直在默默地实践“正法久住,广度众生”的伟大理想,在“以法为依,师道庄严”的指导下,不断地努力实现教育修学、研究弘法、文化出版三大事业。十年中,80届居士佛学班,学员总计7000多人,分初、中、高三阶次第,初步建构健全了一套适合在家信众的修学体系;僧伽研究生班,才是第1届,才有7人;十年中,出版了《放手拈花》、《走近佛陀》、《北京佛教文献集成》、《汉传佛教研究论丛》、《居士教学丛书》等近百本书籍;举办“佛教节日与民俗”、“辽金佛教研讨会”、“元代北京佛教研讨会”等多次研讨会;十年中……凝聚了传印老和尚、怡学法师的智慧心血,呈现了研究所法师们无数的青春热忱,体现了数千名义工、学员们的付出。
未来之路,始于足下,无数的期待,汇于笔端。希望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能够成为人才的摇篮,法门龙象、在家菩萨皆能“以法为依”,清净庄严;能够成为心灵的家园,安顿烦扰的身心,给世间予清凉,给众生予欢喜,给自己予安乐;能够成为交流的平台,僧俗二众佛法交流,教界、学界学术研讨、乃至国内外佛教交流,皆在此一平台中呈现;能够成为施展才华的空间,无论是年轻法师,还是教界耆宿,皆能弘法演教,无论是年轻居士,还是老年菩萨,皆各有所用,各有所安。
十年中,十个脚印乃至无数个脚印,皆曾经留在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的这一华藏世界中。一个身影,一个微笑,一个声音,皆留在佛菩萨的心中。希望在未来的岁月中,脚印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序,脚步越来越坚定,内心越来越平静;最后,只剩下一个脚印,只剩下一个声音:“以法为依,师道庄严”!
一个理想:正法久住,广度众生;
一个宗旨:以法为依,师道庄严;
三大事业:教育修学、研究弘法、文化出版;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