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宗教传媒共享机制与版权保护
2010年12月02日 13:17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共有评论0

赵华:凤凰网华人佛教编导/记者(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2010年12月2日上午,当代宗教媒体的定位与责任研讨会在上海玉佛寺召开。凤凰网华人佛教编导/记者赵华在第一场学术报告会上发表了题为《宗教传媒共享机制与版权保护》的主题演讲。全文如下:

一、宗教传媒的诞生和责任

随着传统媒体的日益发展,我们在经历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更新换代的同时,也迎来了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逐渐崛起;科技时代的发展促使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媒体的行业对口也日趋细化、专业化;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和世界各国宗教间交流的逐渐加深,宗教传媒也孕育而生并且日益壮大。而当下,宗教传媒早已不局限于报纸书籍和民间流通,网络已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宗教发展、宣传和正确引导大众的焦点平台。而在中国信教群众中,有近三分之一为佛教徒,佛教传媒也就成了宗教媒体发展的先锋和探路者。

如今,有很多人对佛教有相当大的误解,除去我们当下所处的大环境因素外,信教群众自身素养和传媒声音的正确与否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佛教传媒从业者的自身修学和素养以及对佛教的正信与否却决定着佛教传媒的声音。宗教传媒不同于传统媒体,它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更加的深入、更加的直指人心。

作为一个传媒人,需要时刻保持一颗清晰而理性的头脑,其一言一行不仅仅代表个人,更体现着一个群体;作为媒体,更要保持公正客观,坚持真实性、导向性、时效性、客观性、纯洁性等新闻的基本原则。这些是作为媒体饱有信誉度和公信力的基础,也是成为一名宗教传媒人的必要先决条件。但如此还远远不够,因为从人类历史进程的严格意义上来说人类文明其实质就是宗教的文明,从早期的图腾崇拜演化成规范的宗教信仰。宗教规定了人类的道德标准及行为准则。宗教就像路口的红绿灯,看似简单,但他是人类心底不同于法律的道德底线,没有红绿灯,马路会变成屠宰场,没有信仰,道德会沦丧。所以宗教传媒对从业者的要求更高,因其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更重。

二、宗教传媒的版权问题

佛教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成、住、坏、空”的过程。在传统媒体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这样或那样的种种问题,其中版权问题从传媒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伴随而来,宗教传媒同样无法逃避。尤其是在信息迅速膨胀,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复制粘贴已成为部分网络媒体从业人员每天的日常工作,在习以为常、日复一日的反复劳作中,不知不觉的在为一个行业的大环境逐步恶化而挖洞垫砖。而最为可悲的是,其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可怕。

网络时代下信息的交互性、虚拟性和数字化特征为侵权行为创造了便利条件。由于对新兴的网络媒介体缺乏充分的认识和规制,新媒体环境下的版权保护一直是困扰着知识创造者及其版权所有人的一块痼疾,网络的无边界性决定了新媒体时代宗教传媒的侵权事件比传统媒体更广泛。具体表现为:

1、转载文章不标明源出处;

网络的发展使得信息的流通速度加快,网络媒体中文章、图片等转载也已司空见惯,但标注清晰转载文章的源出处是起码的道德标准和基本的行业要求。有的不标注出处,或标注出处却不进行相关链接。

2、标明出处,但不标注著作权人姓名;

对著作权人署名是对其积极性的保护,也是对其劳动的尊重。宗教传媒的发展急需专业人才,版权保护亦是吸引人才的先决条件。

3、将别人的原创据为己有,直接盗用;

宗教传媒当下的发展欠缺原创,更鲜有优秀的原创作品。只有尊重版权,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才能鼓励原创,宗教传媒作品质量才会逐步提高,以吸引更多观者,提升影响力。

4、盗用图片或视频,抹掉原创图片视频水印标识,取而代之加印自己的水印LOGO;

当代技术的发展为宗教传媒的崛起提供了支持和平台,但也有少数人将其用偏。通过PS技术抹去版权人图片上的标识水印再改为自己的LOGO并非难事,但身为宗教传媒人的我们应当清楚佛陀的教言中亦有“不予取即为盗”的戒律。

5、直接复制别人的原创专题,稍加改动,李鬼扮李逵。

专题是网络媒体所特有的一种报道方式,以整个页面对一事件或人物进行全方位的挖掘,类似于电视媒体的专题片。包括了众多与报道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深入分析等,也是主创人员的智慧结晶。专题不比新闻资讯,制作其所付出的辛劳远远超出简单的新闻报道。一篇好的专题可以使事件全方位的展现于公众面前,亦可帮助观众了解认知真相。但有的人为了赚取点击量,稍加改动甚至一字不变直接复制版权人所有专题取而代之为自己原创。如果说盗用版权人的图片文章是宗教传媒行业的小蚁,那么此种则是大蠹。

上述事例使部分宗教媒体在互联网时代沦为可悲的伪媒体,以至于被主流媒体所轻视和质疑。长此以往,宗教媒体将失去其传媒话语权,这的确是令人忧虑的问题,所有的宗教媒体都应该理性地思索自己的未来了。

三、宗教传媒路在何方

1、共享机制下的道德底线

版权问题是当下中国整个传媒行业的一个顽疾,加之宗教传媒的特殊性使之更甚。以佛教传媒为例,大多数佛教居士都认为佛教的内容就应该无限传播,而且,应该免费传播。我们认同佛教界这种流通共享的理念和潜规则。但我们认为,这种流通共享应该具有起码的道德底线,即在流通转载时标注原作来源,并为著作权人署名。

凤凰网在版权方面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全站包括佛教频道,只能转载合作媒体内容,转载时必须注明原出处,并对原出处地址作指向链接。所有稿件必须标注文字作者、图片作者姓名。对于长期盗用华人佛教原创内容的宗教媒体,我们希望对方可以在共享机制下保有道德底线,以期共同发展。

2、加强原创意识 建立共享规范

目前宗教传媒虽然属于小众传媒,但未来的市场潜力巨大。宗教传媒从业者应从自身能力抓起,积极发掘宗教文化中的传媒看点,加强原创,为大众奉献传媒精品。宗教传媒不应该把目光放在低级盗用、简单复制上。整个行业也应该逐步建立共享规范,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

3、引进人才 摒弃废材

人才决定着一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但也正是对版权的不尊重阻碍了专业人才的引进,进而严重影响宗教传媒作品质量,并少有原创。同时,宗教传媒从业人员良莠不齐,个别人不顾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伺机赚取个人私利,宗教已经成为他们谋取利益的工具,败坏了宗教传媒的整体品牌,对于这部分人,各家宗教媒体应予以摒弃,并在行业内彻底清除。

4、大力扶植 共同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宗教传媒还处于起步阶段,所有宗教从业人员,宗教文化学者,都应该珍惜目前体制下宗教在传媒平台上的话语权,希望宗教机构及学者能够为宗教传媒的原创精品献计献策,同时也希望这些机构和学者能够走向前台,在传媒平台发出宗教界自己的声音。

四、宗教传媒资源共享的理性分析

持续可循环是宗教传媒发展的健康模式,实现宗教传媒的专业化、产业化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针对佛教传媒的特殊性,细节化相应规范,使其具有可执行性;成立宗教传媒行业协会,规范宗教传媒行业准入制度,制定行业标准。从而营造宗教传媒健康良性的发展环境,形成尊重版权的社会认知,进而起到大众舆论监督的作用;完善宗教传媒从业人员的考核和培训制度;尊重知识产权,鼓励原创,逐步提高宗教传媒作品质量。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业人员的自身约束和提高。宗教传媒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吸引和培养靠制度,好的制度靠良好的从业环境。或许我们一时无法改变行业大环境,但我们能改变自己的行为,我们也由衷的提出建议,从我们每个人自身出发,做好我们本职工作,切实的尊重他人劳动,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从改变自己所处的小环境开始逐步营造宗教传媒的良好大环境,进而影响整个传媒行业大气候。

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的版权保护问题,是我们需要长期面对的课题,无论是版权保护的原则还是观念,总体上都折射出版权制度设置的价值基础和目标,利益的博弈也会成为贯穿版权保护进程的主旋律,立足于当前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既要保持宗教传媒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共享扩大宗教传媒在社会的影响力,也要保护著作版权人的创作积极性,吸引专业人才,提高宗教传媒作品质量,为此我们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共同走下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赵华 编辑:邢彦玲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