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华
2010年08月23日 17:00慧海佛教资源库 】 【打印共有评论0

震华法师(1908——1947年),俗家姓唐,全名心,出家后法名乘实,字震华。兴化县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出生于兴化县唐港村。幼年时家庭贫困,父母相继双亡,震华依兄嫂以活。他哥哥耕作维生,是兴化城内金善庵的佃户。民国八年(1919年),震华十一岁时,金善庵一位带发修行的云慧师姑,以收田租到了唐港,无意间遇见了震华。云慧向震华问话,见这个农村中的穷家孩子,应对进退,落落大方,根器不差,心中大加叹赏。他不忍心这个孩子在乡下埋没,与震华的兄嫂商谈,要带震华到城中培育。震华兄嫂以家中减轻了一个人的生活负担,弟弟到城中也许还有出头之日,也就欣然同意。于是震华在这种意外的因缘下,随着云慧师姑到了兴化城中。 

这位改变震华一生命运的云慧师姑,有加以详细介绍的必要,他是江苏盐城人,姓房,法名杲峰,字云慧。他的父亲房启明,在兴化城内经营米店,乐善好施,一生爱惜字纸,见有字纸弃于地者,必拾取火化。云慧自幼随着父亲到兴化,寄居在西门三圣庵,且从师走读,通晓文理。因自幼住在庵中,受到佛法的薰习,蓄意修行,不愿适人。年长之后,到城内的金善庵修行,并为庵中的沙弥尼讲解古文、佛典。住了数年,见庵中房旧漏雨,请他父亲捐财修缮,并增建了三间中厅。 

云慧和震华见面之时,年已六十三岁。他带着震华到兴化,送震华到城南有名的寺院圆通庵,依怀莲和尚落发出家。怀莲和尚慈悲,送震华进入私塾读书。震华天资颖悟,又知用功,由启蒙书至四书五经,循序尽读。学文嘱对,以至作诗,都能下笔成文。性嗜史书,旁及轶闻逸事。读诵之余,兼学丹青,善画兰竹。初依怀莲和尚,和尚示他以沙弥三慎∶一者口慎,不妄发言;二者手慎,不妄取财;三者足慎,不妄行动。告诫他依此三慎,可以入道。他铭记于心,时时不忘。 

震华出家后两年,云慧师姑生病,日益沉重,自知不起,乃削发受戒,现比丘尼身,于民国十年(1921年)辛酉岁三月三十日往生。震华赶到灵前哀痛不已,如失慈母。金善庵庵主智明尼师劝勉他说∶你也不必这么悲哀,你若能立志做人,将来成为法器,那才不负峰公的期望。云慧和智明两位尼师,都是震华终身感戴的人。 

震华性嗜文史,他于任事授课之余,阅读进修,不稍懈怠。他对佛教史方面资料特别爱好,检阅編著,十余年如一日。每年于佛学院寒璁假期间,他行脚各方,去搜集采访资料,归来后抄写整理,积稿盈架。由二十二年开始,他着手编辑《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搜罗采访,剪贴抄写,皆亲自动手,不假他人。如此日以继夜,不知辛劳,数年下来,终于因此影响到健康,而留下了病根。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月,日寇对华侵略战争爆发,中国八年抗战开始,震华在镇江发动各大寺院,组织佛教僧伽救护队。他亲自率领队员,参加战地救护工作,出入于枪林弹雨之中,直到苏州沦陷时,救护队亦解散。而竹林寺佛学院亦以战事影响,学生星散,学院停办。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震华继任竹林寺住持,时镇江已沦陷于日寇,镇江沦陷之时,竹林寺为日寇烧毁过半,他晋山后整修残垣断壁,煞费苦心。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秋,他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使已停办年余的竹林佛学院恢复上课。是时为战争期间,报到的学生不多,但在战乱时代能够弦歌不辍,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震华法师生平勤奋好学,尤其对于佛教史籍用功独多。他著述甚富,散见于各种佛教杂。已结集行世者,有《僧伽护国史》、《续比丘尼传》、《兴化佛教通》、《夹山奕叶集》、《兴化方外诗征》等。未印行者尚有《清代佛教年鉴》、《佛教纲要》、《镇江佛教隅》、《泰县佛教统》、《夹山》、《回龙山》、《碧岩吟稿》、《东渡弘法高僧传》、《入华求法高僧传》等二十余种。有的已在战乱中散佚。而最为可惜者,他耗费多年心血编纂的《佛教人名大辞典》,生前未及出版,他死之后,原稿竟在战乱中遗失了,这真是学术上无可弥补的损失。(注∶震华法师的《佛教人名大辞典》旧稿,后来由巨赞法师及周叔迦居士寻获,复得净慧法师、王新居士等补充,及真禅法师之支持,已于1991年11月出版。)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王丽君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