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峰
2010年08月23日 15:23慧海佛教资源库 】 【打印共有评论0

释芝峰(1901——1949年),字象贤,浙江温州人,天资颖悟,卓然不群,惟以家境贫困,只读了数年私塾。十四岁,在他的家乡护国寺剃度出家。在寺中撞钟击鼓,诵经礼佛。过了两、三年(大约在民国六年即1917年),宁波观宗寺谛闲老法师六十寿辰,弟子们给老法师祝寿,要求老法师传一堂戒。芝峰以到观宗寺受戒的关系,就留在观宗寺的观宗研究社学习。 芝峰的著作,散见于《海潮音》、《现代僧伽》、《现代佛教》等杂志期刊,未结集行世。他从日文翻译过来的《唯识三十论讲话》、《禅学讲话》等,甚受欢迎。

观宗研究社是观宗学社前身,初成立时规模较小。民国七年(1918年),谛闲应北京名流居士之请,到北京讲《圆觉经》,南返之际,护法居士叶恭绰、蒯若木等,赠送他一笔丰厚的程仪,谛闲法师以此款把观宗研究社改组为观宗学社,成为一个颇负盛名的僧教育机构。常惺、仁山、 虚、戒尘、显荫、宝静、芝峰等,都是这段时间在社受教的学僧。

民国九年(1920年),芝峰二十岁,在观宗学社已受学三年,他离开观宗寺,回到温州,在温州头陀寺,初充侍者,后来升为衣钵、知客。在此期间,他重新复习在观宗寺所学的五时八教之学,并涉猎孔孟老庄等基本典籍,使他的学力颇有进益,兴起出外参学之志。民国十二年(1923年),汉口佛学会开办佛学讲习所,兼收出家学僧和社会青年,芝峰到汉口报名入所学习,毕业后,九月间转入太虚大师创办的武昌佛学院,插班入第一届的二年级就读。第一届本来是三年毕业,大师以首届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施教困难,乃把第二、三年的课程浓缩于一年内教完,所以首届学生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六月毕业。

芝峰天资颖悟,学习努力,其佛学、诗文、辩才,在太虚大师门下极为杰出,深得大师器重。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夏,随侍大师到江西庐山,参加第一届世界佛教联合会,会期三日,自七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举行,英、德、芬、法各国均有代表参加,日本与会者有木村泰贤、佐伯定胤,中国除太虚大师外,另有常惺、了尘、性修、竺庵,及佛学家李证刚等。会中,太虚大师、常惺、木村泰贤、黄季刚、李证刚等均有演讲,使初出校门的芝峰增长不少见闻。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太虚大师负责整理中国佛教。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借焦山佛学院的地址设备,设立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会务人员训练班,集合九省三市的优秀比丘一百二十余人,施以行政训练。大师特命芝峰担任班主任。这时,芝峰对于中国佛教复兴的工作,又燃起新的希望,尽力于训练班的工作。同时,他与东初及一位法律顾问,草拟中国佛教会的会章和各种规章。

无奈世事无常,为时未几,太虚大师在上海圆寂,继之国内战事恶化,整理中国佛教的工作也无疾而终,使得刚燃起复兴中国佛教新希望的芝峰,又陷于消极绝望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未久,传出芝峰逝世的消息。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闫秀勇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