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舫
2010年08月23日 15:04慧海佛教资源库 】 【打印共有评论0

法舫法师(1904——1951年)俗家姓王,河北省井陉县石家庄人,自幼父母早亡,家庭贫困。髫龄之年,以避旱灾随亲族逃难到北京,北京宣武门外的法源寺设有义学,他由乡人介绍,进入义学读书,旱灾过后,又随亲族回到井陉故乡。

回到家乡后,法舫曾读过两年县立初级中学,他生性勤奋好学,所以成绩优良。唯感于自幼孤苦,身世飘零,时有出世离俗的念头。民国十年(1921年),十七岁时,依姚家井观音寺是岸和尚剃度出家。后来到北京法源寺,依道阶法师受具足戒。

民国十一年(1922年),太虚大师创办的武昌佛学院开学,法舫以在北京任陆军部部员王虚亭居士的介绍,南下武昌,入佛学院为第一期学生。王虚亭居士亦于是年秋天辞去军职,到武昌佛学院依太虚大师剃度出家,法号大严。

法舫在佛学院两年,他戒相庄严,为学精进,深为师友所推重,亦为太虚大师所赏识。武院本定三年毕业,第二学年开始时,太虚大师感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施教困难,因此决定把第一期学生提前毕业,将第二、三学年的课程浓缩在第二学年上完。因之,法舫于十三年六月毕业。

法舫毕业之前,大勇法师在北京慈因寺,成藏文学院,专修藏文。武昌佛学院的毕业生中,有大刚、超一、法尊、观空、严定及法舫等多人,都转学到北京藏文学院学习藏文。翌年,藏文学院改为留藏学法团,专究藏密,为赴藏学法作准备。

民国十四年(1925年)秋,大勇率领的留藏学法团由北京启程,团员有法尊、严定、大刚、观空等二十馀人,法舫亦为团员之一。学法团由四川入西康,行到甘孜,因故不能前进。法舫以学法之事机缘未具,乃返回武昌佛学院。武昌佛学院原设有初级部、大学部、研究部三部。后来因在“北伐”期间,佛学院为军队占用而停顿,师生星散。法舫回到武院,与大敬法师二人留在院中看守。在此期间,他潜心自修,专攻唯识学与俱舍学,数年之间,学力大进。

民国十八年(1929年),太虚大师自欧美弘化归来,于佛学院旧址设“世界佛学苑研究部”,由法舫负责筹备。民国十九年(1930年)夏,大师在北京柏林寺,与住持台源设立的柏林教理院合作,命法舫将武昌的“世界佛学苑筹备处”及“锡兰留学团”迁到北京柏林寺。同时把教理院的学生改为世苑的华日文系,将武昌迁去的锡兰留学团改为世苑的华英文系,仍由常惺法师任院长。法舫担任世界佛学苑筹备处的书记,并在柏林教理院任教职兼任监学,协助常惺法师。他在教理院开讲《俱舍论》,义解精当,深受学生欢迎。

是年秋,东北发生九一八事变,日人谋我日亟,致华北情势紧张,经济萧条。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柏林教理院以经费无著而停办。年底,法舫又奉太虚大师之命,把世苑迁回武昌,在武昌佛学院内成立「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法舫任图书馆主任。世苑图书馆,原是由武昌佛学院改组而成。其中佛学院原有的图书及太虚大师的藏书全集中于此。馆中藏书凡二万四千二百馀部,十一万一千馀卷,其中有日本《大正藏》、《万字续藏》、《频伽藏》、巴利文藏经,及普通书籍《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万有文库》等,舫师以二年时间,分门别类编号整理。以后逐年增加,书籍达到十馀万册,成为一所极具规模的图书馆。

在整理图书馆期间,法舫法师在馆中恢复了早年武院的研究部,集中优秀的僧青年从事佛学研究。研究员多是闽南、柏林、九华等各地佛学院的毕业生,或在各地佛学院任过教师的青年法师。如谈玄、本光、苇舫、尘空、印顺、寂安、清虚、敏智、守志等,都曾在此研究。

在主持图书馆的同时,他接手编辑《海潮音》月刊,从事太虚大师人生佛教理想的宣传。他主编了第十三卷全卷。以后又两度接任主编,先主编十六、十七、十八三卷,后来又主编二十一卷。后两次主编海刊,是在“八年抗战”期间,在重庆编辑发行的。 

 法舫法师是太虚大师的入室弟子,也是忠实和得力的助手,他对大师革新佛教的理想,竭诚拥护,不遗馀力。三度主编《海潮音》杂志,发表许有关教理和学术的文章,并宣传佛教的革新运动。两度出国传教,为中印、中锡(斯里兰卡)文化交流作出相当大的贡献。

他一生著作甚多,主要的有《唯识史观及其哲学》、《佛学对于人生之看法》,《一个佛学者的程序》、《金刚经演讲词》、《印度之文化》等。译作有《阿毗达磨摄义论》等。他所译的《阿毗达磨摄义论》在香港出版,深为法、英等国东方学者所称许。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闫秀勇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