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沟通”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每年6月举办的“玉林狗肉节”,几乎每年都引起激烈争议,而今年的争议声似乎更大。近日,有网友发布了一张疑似广西玉林一家医院下发的通知,要求单位科室的医务人员本月禁止在公开场合吃狗肉。 面对“玉林狗肉节”
每年6月举办的“玉林狗肉节”,几乎每年都引起激烈争议,而今年的争议声似乎更大。近日,有网友发布了一张疑似广西玉林一家医院下发的通知,要求单位科室的医务人员本月禁止在公开场合吃狗肉。
面对“玉林狗肉节”,现在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动物权利倡导者认为狗和猫和人类相处很久,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需得到保护和尊重。但也有人对此不屑一顾,表示猪牛羊对人类贡献都很大,是不是也要全面禁食?
现在这两种声音谁也说不服谁,谁也不服气谁。有人建议还是要加强沟通,以便达成共识。但就狗肉事件而言,沟通容易,共识不易。特别是当共识变成“二选一”的单项选择题时,单一指向吃还是不吃,就当前而言,基本还是奢望。
很难达成共识,是否就不需要沟通?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通过沟通解决争议,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要强调的是,沟通本身并不必然指向共识,并不是说,针对一个问题,大家展开积极讨论了,就一定会有一个非此即彼且为大家接受的结果。这里就指向一点,“结果”很难形成,是否无需“沟通”?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当一个东西成为现象时,背后一定对应着深刻而且复杂的背景。换句话说,在很多时候我们很难取得观点的统一。沟通的真正价值,并不是说一定要打倒哪一方,而是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多提供一点换位思考的空间和可能。在这其中,判断沟通的标尺,并不是一定要形成一个非此即彼的结果,很多时候让双方换位思考,并且适当做出妥协让步,就已经是进步了。
此时,我们希望围绕“玉林狗肉节”能够展开更充分的沟通。但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必须做好心理准备。那就是即使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也很难在实质问题上出现“二选一”。换句话说,那些吃狗的未必因为沟通就放弃了吃狗;那些反对吃狗的也未必因为沟通就从此支持吃狗。沟通在很多时候是实现的“一寸的欢喜”,是一种妥协的进步。
别指望一次沟通解决所有问题,很多时候由于观点的对立性,再努力沟通也无法解决问题,也很难形成单一的共识。即使这样,也需要沟通。这是因为对于沟通来说,过程有时比结果还要重要。在“狗肉沟通”上,即使不能在“吃还是不吃”上形成单一结果,通过沟通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达成“妥协的共识”,也是一种进步。比如说能不能达到“人性化屠宰”的共识,能不能更多推动肉狗养殖,能不能让那些家养的宠物狗免遭杀戮?如果达到这一点,就是进步,就是沟通的价值所在。
相关专题: 舌战“狗肉节” 寻找文明中国的坐标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