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修行生活 河北佛学院首次学僧街头托钵活动
2013年10月20日,河北省佛学院组织学僧走上街头托钵乞食,体验佛陀时期的修行生活,躬行院长净慧老和尚提出的“生活禅”理念。本次活动共有21名学僧参加,美国籍僧人法星法师正适参学,也加入了此次活动的队伍。
托钵乞食在石家庄市区几条繁华街道进行,身上不带分文,只化饭食不要金钱,分成十个小组单独行乞。
晚七点半,参加托钵的学僧们在佛学院大礼堂,向大众分享他们的感受。
分享大会上,法星法师首先发言,他深切感触道,乞食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对境,有顺有逆,往往是逆境出现时,修心的价值最大。同时,他还向大众讲起他作为一个“中国僧人”的出家因缘。
每个组的学僧分别作出精彩的分享,在托钵乞食的过程中增长了谦卑心、感恩心和平等心;面对挑战,增强了心力,提高了自信。不少学僧都在分享之后表示,希望再次托钵走上街头,感受佛陀教诲的伟大。
最后,明海大和尚作总结开示,乞食让我们直接体验僧信关系,帮助我们自觉到僧格的内涵,作为乞士的比丘将物质占有降低到最低,必然会促成其精神的成长和富有。在乞食时,最直接体验到不确定性——也就是无常,平时无常就从未离开过我们,只是安适稳定的生活秩序阻隔了我们对它的认识。把握佛陀所安立的比丘这一法的生活特质,虽不能每天乞食,但经常忆念,比丘的本分就不会迷失、不会贪恋。
河北省佛学院的首次托钵及分享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入会大众如饮甘露、法喜充满。
据了解,《善见律毗婆沙》(卷七)说:“比丘者,是乞士,或得或不得,亦名乞士,此皆是善人之行。佛、辟支佛、声闻悉行乞食,或贫或富舍家学道,弃舍牛犊、田业及治生俗务,而行乞食资生,皆依四海以为家居,是名比丘。”但因为钵具是佛制定佛弟子不同于其他修道者的独特标志,专供饮食所用,所以除了装饮食外,不得拿来用其他的用途。《十诵律》(卷三十九)中记载释迦族的摩诃男供养比丘饮食,有比丘在钵中装了其他东西,他就劝谏说:“大德,此钵是恒沙诸佛标志,何以轻贱此钵?”于是佛规定说:“从今不得以钵盛不净物,盛者结罪。”因此,这次托钵活动的一个要求就是,只接收饮食,其他金钱、物品等不得在路途接收。
当这样一群年轻的清净僧,一身庄严的解脱服,威仪十足的走过,这本身就是一种难值难遇,宛如佛陀在世。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48小时点击排行
-
108497
1踏雪游少林 感受独特韵味 -
79486
2安徽黄山雪后惊现美丽“佛光” 令人叹 -
78537
3习近平会见星云大师:大师送我的书 我 -
77552
4雪中探访千年古刹南京栖霞寺 银装素裹 -
59620
5沈阳一商场惊现“风衣弥勒佛” 前卫造 -
48772
6素食健康:震惊 肉食背后的25个真相 -
47722
7合肥一楼盘开业请法师祈福 公司领导现 -
36646
8西藏“90后”活佛:用新潮科技概念阐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