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传递心灯,启承禅法
禅是一盏灯,每个众生内心都有一盏灯,而其本有的光明却有待引发与开启。佛陀悟道后在恒河两岸随机说法四十九年,即为点燃众生本有的心灯,启发其觉性之光。禅史载,佛陀最后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将“涅槃妙心,实相无相“付与摩诃迦叶,成为禅宗禅法的源头。佛陀对摩诃迦叶的付嘱不过是以心传心、以心印心,付无所付,就像灯的传递光明一样。后来的中国禅师们不断地将始自佛陀的心灯传给后来者,如此一灯传众灯,灯灯相续,连绵不绝。因此可以说禅宗的历史便是传扬佛祖心灯的历史,记载这一历史过程的文献便是“传灯录”。
集撰灯录,记述禅史
传灯之称,似以神秀弟子净觉所撰《楞伽师资记》为先(约在唐开元八年即公元720年左右),其称“自宋朝以来,大德禅师代代相传。起自宋求那跋陀罗三藏,历代传灯至于唐朝,总八代”可为佐证。而记述传灯世系之称《传灯录》,则似以赵宋道原所撰《景德传灯录》为早(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 属灯录之作而不名“灯录”者,旧说皆以唐五代时期成书的《宝林传》或《祖堂集》为最早,实则敦煌本伯2634《传法宝记》(京兆杜胐撰,约当唐开元元年约713年左右)即已首开记述禅宗传承之先河。 而灯录的撰写以宋代最为繁盛,先有《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等五部灯录。沙门普济在这五部灯录的基础上删繁就简,汇集成有名的《五灯会元》。《五灯会元》是灯录里的杰作,它对禅宗法系的把握提纲挈领,广为流布。其后历代灯录的编撰向未间断,诸如《指月录》、《续指月录》等,都是极为重要的禅史文献。
祖师心印,助益禅修
灯录记载了历代禅师悟道、得法、传法的因缘。禅宗之法是心法,“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灯录里没有概念名相的演绎,它只是生动地记叙了祖师们领悟心法、传递心法的过程。先觉如何启发后觉?已燃之灯如何引燃未亮之灯?觉性的光明如何驱散种种障碍放射出来?灯录里有翔实的描述。从中我们能看到许多人由凡至圣、由迷惘走向觉悟的艰辛历程,能领略到祖师们于法中悟妙法、化腐朽为神奇、予枯木以生机的智慧善巧,看似平平常常,却是惊心动魄。凡此都有助于禅修。
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资料
太虚大师说:“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禅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至深且巨,中国古代哲学、文学、书画和音乐艺术等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禅宗的思想和精神。禅宗之所以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影响是与灯录文献分不开的。因为在中国佛教各宗中,禅宗回避了两点使它有可能游离主体文化的危险:其一是古代禅师们大多疏远政权,结茅山林。其二,禅宗以“不立文字”为尚,这虽然不是说就不要文字,可是在禅的修持与传法中,语言文字的作用确实较其它各宗要小。灯录避免了上述两点给禅宗弘扬带来的不利。它不仅把禅宗法统的延续记述下来,而且使禅的本体、禅的实相般若以文字为方便进入士子文人的视野,进而影响于文化的各个方面。而灯录本身也成为了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资料。
研究古代口语的珍贵资料
灯录中保留了大量口语,对于研究语言学的人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古代口语资料;且研究教育学的人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禅门灯录,尽收于此
《中国灯录全书》是第一部全面收录各灯录的总集,是灯录编辑中的创举。本书由当代高僧净慧长老主编,共二十册。大都按撰作年代依次排列,惟称某某之“续”、“补”者,则破例附在所续之后(如《指月录》、《续指月录》等)。为人们的参阅和研究都带来了莫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