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大德故事:一人救渡一国

2013年11月18日 09:08
来源: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

求那跋摩(图片来源:资料图)

跋摩本是刹帝利种姓,他家曾世代为王,但父亲却抛弃荣华,隐遁山林。跋摩十四岁时,见解就已超出凡常,而仁慈博爱之心也日渐深厚。母亲一次忽然想吃野味,命他去办,他为难地回绝:

“有性命的东西,无不贪生,为一时享乐摧折其命,不是仁慈之人所应做的。”

“小小年纪,这样花言巧语!快去!若是招来罪过,我替你承担!”母亲气得脸色发白。

他终于没去。又一天,跋摩煮油,一不小心油浇在手指上,他举着手指对母亲说:

“请母亲代儿子受痛。”

“哎!这孩子越大越笨,痛在你身上,我怎能替代呢?”

“母亲啊,眼前的苦痛尚且不能相代,茫茫渺渺的火、血、刀三途之苦又如何相代呢?”

“啊——”母亲想起几天前的事,立即悔悟,自此终身不再杀生。

十八岁时,看相者一见他便说:“君三十岁时当君临大国。若不喜富贵,便当证得圣果。”到了二十岁,跋摩出家受戒,他刻苦用功,诵经百余万言,深入理解律品,透彻妙悟禅机,被人称为三藏法师。

跋摩三十岁,罽宾王驾崩,没有子嗣。大臣们议论纷纷:“跋摩本是王室后裔,又才德并重,请他还俗,承继国位,再好不过了。”于是到寺中恳求,一次一次,跋摩都没有答应。他见留在城中徒惹是非,便辞别众人,到深山老林中栖身,食松子,饮清泉,孤独地漫步于林边溪畔,静思默想大法的要旨。

跋摩修行数年,离开他的茅舍下山,往狮子国去。在那里他观览风俗,弘扬大法,有见识的人,说他早已证得初果。他的仪容形貌让人觉得亲切而高渺,一见便生慈悲心意。

他又往阇婆国去。王母夜里梦见一僧人乘飞舶来,第二天跋摩便到了都城。王母知他不是凡人,立即召见,敬以圣礼,又从他受了五戒。王母自觉尘缘已断,她对国王说:“前世的因缘,你我今生得为母子。我已受戒,你却不信佛,恐怕今生与来世的因缘要于此中断。”国王当时便一身冷汗,迫于母命,只得受戒。时间一长,便也生出了十分的诚意。

邻国忽然来侵扰边境,国王的心理处于极矛盾的状态,他左思右想,无法作出选择,便去请教跋摩:

“外贼倚仗武力,前来侮辱我们,若与之战斗,死伤必多,就要犯戒;若不抵抗,国家将亡于敌手。弟子无从判断,何去何从,只有听命于法师了。”

“贼寇来侵,理当抵御,”跋摩沉思片刻说:“但应心怀慈悲,不可起害人的念头。”

于是国王亲自率兵抵抗,刚一交战,贼寇便四散奔逃。国王脚上中了流箭,跋摩取水施咒,为他擦洗,一夜便好了。

此后,国玉的信仰日渐深入,终于绘出了出家修道的心思。

他诏告群臣:

“朕意欲栖身法门,卿等可另择明主。”

“陛下圣明,”群臣跪在地上含泪祈求:“陛下若舍弃国家,臣了庶民去依靠谁呢?敌国凶悍,我们只靠险要地形如何与之对峙,若失掉您的恩泽,必是生灵涂炭,妖魔横出。陛下仁慈,如不哀怜众生,我们便要以死相请,以表诚意。”

国王见他们如此说,细想起来也有道理,佛说度己度人,若只求自己解脱尘网,置苍生于不顾,岂不有违本意?于是他趁机说:“众卿请起。卿等言之有理,朕答应下来,不过要有三个条件:一愿合境之内都信佛法,二愿国内断绝一切杀生行为,三愿所有积蓄财物都赈济贫病疾苦。”

群臣山呼万岁,叩头不断,于是一国的人都随跋摩受了戒。国王又为跋摩建造精舍,亲自运送木材,伤了脚指,跋摩又为他施咒治好。

跋摩教化的名声传于远近,各国纷纷来请。

[责任编辑:马本州] 标签:佛教 故事 求那跋摩 国王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