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台湾佛教四大道场之花莲慈济
2010年08月03日 10:13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共有评论0

1963年,在台湾东部的花莲郊区山上有一座破旧的木板房,里面住着一位挂单修行的比丘尼,她当时看到一位难产的山区孕妇,因为交不起保证金而被医院赶出大门,于是她发大愿,要建造一座医院,专门给穷苦的人看病。当时她所需要的资金约为八亿台币,这对于她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然而后来她不仅完成了这个愿望,并且在后来的三十多年里一共筹集了上百亿台币的善款,台湾几乎五分之一的人或多或少地参与了她的慈善活动,而在全球有一千多万她所倡导慈善事业的志愿者;她就是人称“东方德蕾莎”的证严法师,她所创办的花莲慈济功德会也被称为台湾佛教四大道场之一。

台湾慈济静思堂

1966年,我国台湾省正努力摆脱农业生产的型态,为吸引外资,在高雄成立了第一个加工出口区;曾经在台湾投入了大量救助资金的国际慈善组织,完成阶段性任务后,陆续将资源转向世界其他更需要的地方。但当时台湾一千两百万人口中,仍有一百三十万处于政府的贫穷线下,等待援助。

时值二十九岁的证严法师,秉承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精神,受其受戒恩师印顺法师所倡导“人间佛教”的影响,联合四位同修弟子及三十位信众,在台湾省花莲成立了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从每天增产一双婴儿鞋,每天节省五毛钱的买菜钱,以慈悲喜舍之心,起救苦救难之行,开启了救贫、救苦、救急、救难的慈善工作。   

慈善事业是慈济的根基

慈善是慈济志业的根基,慈济建立之初,证严法师就亲自带领弟子深入社会各个角落,秉持“诚正信实”;且要将善款落实到位“亲手布施”。要做到善款专款专用,就最好亲力亲为;直至今日,慈济仍然坚持慈善事业的亲力亲为,而不是简单的捐款;坚持亲耳、亲眼、亲手、亲脚的关怀贫病苦难。证严法师认为亲历苦难,深入需要帮助的人们中间是一个福慧双修的过程:看到人间疾苦进而伸援,就是造福;看尽人生形貌而有所悟,即是增加智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赵华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