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宝莲寺:花果满寺,兰桂飘香
2010年09月16日 09:34香港佛教 】 【打印共有评论0

俯瞰宝莲禅寺全景

宝莲寺位于大屿山的昂平高原。大屿山是香港两百多个岛屿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昂平高原则是其中的一块山峡平原,面积约0.5平方英里,海拔高度达2330余尺,是香港地势最高的一所寺院。四面有莲花山、弥勒山、狮子头山和木鱼峰环绕。凤凰山是全港的第二高峰,宝莲寺就位于凤凰山与弥勒山之间。

宝莲寺最早称为大茅蓬,始建于清代光绪32年(公元1906年),是由大悦、顿修、悦明三位志同道合的禅师从江苏镇江金山寺南来香港后,见此处高山平地,为建立道场之最佳场所,乃决意开发,先筑小石室,再搭大茅蓬而成十方道场。

以后十方云水僧众,闻风而至,同耕同修,草创了禅寺的规范,开起了香港佛教的农禅生活,并由此道接千载,汇契中原佛教主流、百丈丛林的精神。至1924年,纪修和尚亦从金山寺来港,应大茅蓬三禅师之请,出任大茅蓬第一代住持,并正式改名为宝莲寺。

以后历年添建各种殿堂楼馆,规模逐步扩大。特别是1976年开始策划在木鱼峰顶筹建天坛大佛,于1968年正式签署建造合约后开始动工,历时三年多,于1989年12月全部安装完毕,再加以外部环境的整修,终于1993年12月29日举行了开光典礼。 

宝莲禅寺天坛大佛

天坛大佛巍然屹立于海拔482米的木鱼峰上,大佛身高23米,(连基座高34米),重202吨,造像是参照龙门石窟及敦煌石窟佛像,兼备隋唐佛教全盛时期的造像特色而成,大佛的每一个细致造型,皆有其象征意义,面部表情慈颜微笑,青莲花眼,手掌纤长圆润,柔中带刚。大佛的基座面积为2239平方米,内有三层堂宇,而在大佛对面的地坛广场上,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前,又添置了一座中西结合的铜鼎,鼎高4.1米,重23000公斤,鼎身有香港区徽紫荆花浮雕,上有云彩,下有海涛,寓意香港回归后如春回大地,欣欣向荣,故特区首长董建华先生题写“香岛春暖”四个大字。

天坛大佛的建成,不仅使宝莲寺成为香港最具规模,最有代表性的名寺。而大屿山也由于境内密布着上百座大大小小的各类寺、观、祠、庙、精舍等群落,故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原中国佛教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将之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相提并论,且称之为“一佛四菩萨”的第五大名山,亦不为过。

宝莲禅寺牌楼

在昂平地区由于山势之形胜,早已有“凤凰观日”、“云雾茶场”、“莲花石景”、“环山塔景”、“鼓响大石”、“鱼山夕照”等景观,由于宝莲寺的规模不断扩大,所行善事远及祖国大陆各省及东南亚地区,天坛大佛的建造,更使宝莲寺成为闻名中外的世界名剎之一;而天坛大佛本身,也是世界少有的大佛之一,集宗教文化与雕塑艺术于一体,赵朴初先生曾写《卜算子》一词赞曰:“百二十年来,几见蓬莱浅,奋翼冲天破九霄,阊阖开宫殿,威德保和平,工巧观神变,兵气销为日月光,妙相庄严现”。足见大佛是祈求世界和平的象征,故将“宝莲禅寺”、“天坛大佛”与上述六景合称为“昂平八景”。

就宝莲寺本身的园林来看,除穿插于佛寺各种建筑群落中的亭桥池石,树木花草之外,目前已有三块集中成片的园林。一是靠近山门的紫荆园,这是香港回归祖国时,为展示香港市花而建;二是寺院东部的兰花圃,此处不仅盆花数量多,品种丰富,养护管理也较为细致,兰花盆景,更是蔚然大观;三是后花园内以红楠(香港楠)为主的次生林,为自然森林的野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朱钧珍 编辑:赵华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