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窦山资圣禅寺:兜率胜景 弥勒道场
2010年07月23日 09:38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共有评论0

夜晚的雪窦寺大慈佛国牌楼和远处的大佛

雪窦山资圣禅寺简称雪窦寺,位于四明山东部--奉化市溪口镇西7.5公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雪窦山上。山高海拔800多米,寺院地处山中一块小平原中。座北朝南,四面青山环抱“九峰参差”,东西两涧之水会合于寺前之“含珠林”,曲折南流至千丈岩,喷泻而下,状如飞雪,雪窦即以此得名。山川之秀美,风景之佳丽,正如前人所描绘的“四面青山,山山朝古刹,环列翠峰,峰峰叩弥勒”。雪窦寺既是闻名中外的禅宗古刹,应梦名山,又是弥勒道场,兜率胜景。

雪窦寺系千年古刹,创建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创于晋,兴于唐,盛于宋。据《雪窦寺志》记载:“晋时有尼师结庐山顶,名瀑布院”。唐会昌元年(841)移建山麓。唐大中末年,寺院被毁。唐咸通八年(867)年重建并改名为瀑布观音禅院。唐景福元年(892)年,常通禅师主寺事,领众开山,扩建寺院。明州刺史又施田1300亩作院产,寺院规模宏大,香火兴旺,被定为十方禅寺。到了宋代,几代皇帝曾对雪窦寺下过40多道敕谕。宋真宗赵恒还御赐“雪窦资历圣禅寺”寺额。仁宗乾元年(1037)仁宗遣内侍敕赐沉香山子(木雕假山)、白金、龙袍、龙茶等物,遂号“应梦道场”,是为雪窦最盛时期。宋理宗淳佑五年(1245),御书“应梦名山”四字赐寺。即摹勒于碑,建亭以护,至今古迹犹存。

千丈岩与雪窦寺大佛

明代末叶,丈室无主。思宗崇祯十四年(1641)寺院第四次毁于兵火。清代为雪窦寺重振雄风之时。清世祖顺治八年(1651)石奇通云禅师又行募建,终复旧观。宣宗道光年间(1821--1850),僧智慧修建殿宇、山门、亭舍、池沼。光绪三十二年(1906),德宗御赐玉印、玉佛、龙袍、龙钵、及经籍数百函,至今仍存于法堂。

民国时期,由于蒋介石家庭信佛,溪口又是蒋氏故居,与雪窦寺关系密切。蒋之祖父斯千信佛,中年之后,笃志修行。蒋之生母王彩玉,一生茹素信佛,常至雪窦寺敬香礼佛,蒋也常随母前往。王彩玉晚年,皈依雪窦寺果如方丈,卒后,悬像于寺供奉。蒋从政后,返乡时亦常往雪窦瞻礼憩息。民国二十一年(1932)经蒋介石之邀,佛界泰斗太虚法师任雪窦寺方丈,太虚曾为蒋元配夫人毛福梅讲解《心经》。时人恒以蒋氏家庙目之,传为谈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赵华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