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戒晟法师:中国佛教走向世界的四个方法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戒晟法师从发挥佛教服务社会的功能、多渠道弘传佛法、加强国内外佛教徒之间的交流以及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杰出僧才,共四个方面提出的自己的建议和畅想。

佛教作为拥有漫长历史积淀、庞大信众数量的世界性宗教,与其圆融无碍的宗教精神和契时应机的传教方式是分不开的。(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编者按:2017年6月15日至20日,由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发起,中国佛教协会、加拿大佛教会、美国佛教联合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加美三国佛教论坛》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中加美三国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各级政要、相关社团及护法居士近万人齐聚多伦多,围绕“圆融中道,持久和平”的论坛主题展开讨论。澳门佛教中心协会戒晟法师出席论坛并提交了《试论中国佛教的未来发展》的主题论文。戒晟法师立足于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现状,从发挥佛教服务社会的功能、多渠道弘传佛法、加强国内外佛教徒之间的交流以及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杰出僧才,共四个方面提出的自己的建议和畅想。凤凰佛教编辑了戒晟法师论文的主要观点如下。

佛教作为拥有漫长历史积淀、庞大信众数量的世界性宗教,与其圆融无碍的宗教精神和契时应机的传教方式是分不开的。佛教的创始人是印度人,但他的惊世智慧却得到了世界上不同肤色、国家、民族人民的认同,并与不同的当地文化交融,形成了“汉传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等不同的传承体系。佛教组织强大的理论体系与传教智慧,令其有着无限宽广的发展未来,藉本论坛的殊胜因缘,谈一谈本人对于中国佛教未来发展的几点浅薄知见。

首先,中国佛教界未来必然愈加充分挖掘自身强大的服务社会功能,更多造福于人类。

佛教是人类的宗教,创立于人类社会,成长于人类群体社会之中。尤其我们今天提倡中国佛教的“大乘精神”,这种精神强调“随缘度化”、服务不同的族群,发挥其他宗教与文化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佛教界在当今社会中,公认有四种社会功能:一是道德支撑和示范功能。二是心灵抚慰与调适功能。三是文化承载与整合功能。四是社会关怀与慈济功能。

随着佛教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佛教在践行以上四大社会功能的过程中,将不断总结过去的经验,对佛教经典作出符合当前时代需求的诠释说明,建设更完善的佛教心理环保方法和理论体系,弘扬悠久历史的中国佛教文化精华,通过符合佛教精神、更加专业的慈善救助服务,为整个社会贡献自身具备的丰富资源。

其次,中国佛教界的传教方式将更加多元,并通过有效的整合传播实现更好的弘法效果。

在现代网络社会中,令许多没有进入过寺庙的人也能了解佛教,也使很多已信仰佛教的信众获得了深入学习的机会。未来的佛教界可以通过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交新媒体平台的整合使用,扩大影响的范围,积极主动建立组织正面网络形象。设计良好的网络传播沟通方案,重视与各类网媒、意见领袖、佛教信众以及其他网民的沟通,有效避免和减少网络负面事件的发生。在负面事件发生时,网络传播工具作为及时有效的澄清事实真相、疏通负面情绪的管道,能够尽快恢复大众对组织的理解与信任。

在刚刚过去的2016 年里,佛教现代弘法的一大新鲜事物,是北京龙泉寺机器僧贤二成了“网红”。贤二将艰深晦涩的佛理禅机生活化、平民化,增强了佛教的趣味性、生动性。佛教界还可以通过举办佛教夏令营、短期出家体验班、佛教艺术展、佛教讲座、佛教摄影赛、梵呗音乐会等社会大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的认知佛法、体验佛教的机会。

未来国内外各佛教组织之间的友好交流,将成为常态。

有共同信仰的人,会有共同的价值理念,而有共同价值理念的人之间更易于很好地接触和交流。进入21 世纪,中国佛教开始登上世界佛教舞台,让中国佛教和中华文化放声于世界宗教文化之林。2006 年至2015 年,中国举办了4 届世界佛教论坛,标志着中国佛教的精神文化价值正在转化为促进现代文明进步、推动世界和平的积极有利因素。2014 年10 月,第27 届“世佛联”大会也首次在中国内地成功举办。近年来,中国佛教界还不断加强与各

国佛教界的友好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佛教组织与宗教和平组织的活动。比如出席联合国卫塞节世界佛教大会、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世宗和”大会等,增强了中国佛教的国际影响力。

佛教在“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和地区有着庞大的信众人群,还对一些国家的政治、民俗、民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佛教界在当下和未来,都可以作为连接相关国家的“法缘”,与这些国家建立深厚的宗教情谊和充分的信任,以便在各个领域有更多的合作与交流。

最后,中国佛教界的人才培养方式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培养宗教信仰坚定、具有不同专长的僧才。

人才是佛教传承发展的基础,弘法布道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人才。佛教作为一门宗教教育,僧人首先当然应该以老师的身份出现在大众面前,讲经说法是其主要工作。讲经说法的能力,是出家法师自身思想觉悟、个人品德修养、佛法修学水平以及弘法利生的悲心宏愿的综合体现。因此,培养造就讲经法师要从根本着手,尊重、遵循人才成长与培养规律,引导青年僧才严持戒律、勤修三学,树立自度度人的宏伟愿力,勇猛精进,不断提高自身觉悟、品格气质、修学水平、威仪形象和文化素养,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训练和培养讲经说法、摄受众生的能力和智慧。能够通晓佛法而又辩才无碍的僧才必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在僧才精进的过程中,佛教界应该给予其锻炼的机会、成长的便利,令其信心增长、道业猛进。

应时代所需,佛教要想融入社会、广泛传播,就不仅要有讲经人才,还要有专长于佛教管理、佛教教育、佛教艺术等多种方向的人才。目前在大陆有佛学院,但没有分学科和分专业的佛教大学。以后可以设立细分专业的佛教教育单位,培养僧人不同的弘法之技,如建立佛教管理学院,专门培养佛教现代化的管理人才;建立佛教教育学院,专门培养从事佛教教育事业的专业人才;建立佛教艺术学院,培养佛教各种文化艺术的人才;建立佛教网络学院,培养佛教网弘法的专业人才;建立佛教语言学院,培养佛教的翻译人才,使佛教人才的类型更为多元,更加贴近于在社会弘法上各式人才的需求,为推动佛教弘法利生事业贡献更多的优秀新生力量。

[责任编辑:徐上杰 ]

责任编辑:徐上杰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