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独具特色:重庆华岩寺这样过“盂兰盆节”


来源:凤凰佛教

重庆华岩寺“盂兰盆节”活动的历史与华岩寺修建发展历史基本同步,20世纪50年代以后曾经中断过一段时间,从1982年开始得以恢复。

盂兰盆会(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四众弟子(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盂兰盆会(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重庆华岩寺“盂兰盆节”活动的历史,与华岩寺修建、发展的历史基本同步,20世纪50年代以后,曾经中断过一段时间,从1982年开始又得以恢复。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开始举办盂兰盆会,内容主要有“开坛”“拜忏”“放焰口”“上兰盆供”“放河灯”等仪式,在全国各寺院的盂兰盆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华岩寺的盂兰盆会,较好地保留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千年传承与习俗,是古老中国民俗和重庆地区特有民间社会基本礼仪程序的结合,对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

一、开坛

在数天前就建立三坛:佛坛、普施坛和孤魂坛。佛坛上设有佛像及“导师”使用的如意尺等,普施坛上放有许多供品,孤魂坛上设有若干莲位牌。

十五日早晨,在以唢呐为主的僧人乐团吹奏声中,六人一队的行法僧人出现:带头的是持手铃的“导师”即仪式主持入,后面五位分别手执大鼓、木鱼、引罄、铛子、铪子、小手鼓等。他们先净坛后开坛。其步骤是首先“演静”,即对佛坛诵“大悲咒”“十小咒”和《心经》等,再念用红纸写好的疏文,求佛菩萨下界来指导。净坛后行“引魂”仪式,读黄纸写好的疏文,引鬼魂入坛。读疏文后,诵《心经》和“往生咒”“三真言”。最后,由主办盂兰盆会的功德主在法会的“榜文”上用朱笔一点,预示着开坛完毕。

二、拜忏

拜忏,是依照忏法念经拜佛、忏悔罪业的佛事活动。我国最早制作忏法的是南朝梁武帝,他参阅佛经,制成《梁皇宝忏》,供僧人拜诵,为死者祈福超生。以后还有一些忏法,如《慈悲水忏》《药师忏》《大悲忏》《地藏忏》等。

华岩寺盂兰盆节的拜忏,依照《慈悲水忏》的仪礼进行。拜忏时间很长,一直延续到下午,共分三次进行,其间穿插着中午前的上供与斋僧。

三、上兰盆供

上兰盆供,也是华岩每年盂兰盆会的重要仪式之一。华岩素斋在西南地区赫赫有名,在每年各种法会佛事上,上供物品也是精致完美,盂兰盆供更是体现了华岩素斋的极高水平。

四、放焰口

焰口,系根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而举行的一种施食饿鬼的法事,它的全称叫“瑜伽焰口施食仪”。“焰口”有时又译作“面然”,是佛教经典中所说的鬼王的名称。盂兰盆会的焰口仪式在七月十五晚上举行,需要四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毕。

瑜伽焰口中有许多文字优美的唱词,尤其是“召请”的文字,听来更是令人动容泪下。瑜伽焰口以其特殊的作用、庄严的场面、悦耳的腔调,得到中国佛教徒的喜爱。而瑜伽焰口中各种唱词用华岩的硬三星板喝腔唱出,更是独具特色。华岩唱腔为中国佛教音乐之一,属上江腔的硬三星板,为华岩寺独有。在华岩寺学会唱腔后,到其他寺院用不上,或者学会其他寺院的唱腔,来到华岩寺后也必须从头学起。现在仅有一个八十多岁的传人,此音乐濒临失传。

五、放河(荷花)灯

原始社会,限于对大自然认识的局限,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认为火是万物之源,火成为人类顶礼膜拜的图腾,是吉祥温暖的象征,也是战胜寒冷饥饿的神灵。渔猎时代,人们驾舟出海下湖,为免风暴肆虐,在过危礁险滩或风大浪高时,用木板编竹为小船,放祭品点上蜡烛,彩纸作帆及灯笼,放水中任其飘流,向海神祈保平安。这一习俗,至今仍在台湾、福建、广东渔民中流行,叫彩船灯。公元前11世纪的周代,周公辅佐武王卜成洛邑,在曲水设宴庆祝,“流水泛酒”,“羽觞随波流”,夜以继日,放酒杯的盏上点灯,曲觞流杯演变的灯酒逐波而流。春秋时代的《诗经》,就记载了秦洧两水秉烛招魂续魄、执兰除凶的民俗。

“灯”是佛门六种供具之一,佛教以“一灯能破千年暗”为象征。盂兰盆节的放河灯仪式,又用来悼念逝去的亲人,或祝福活着的人们。华岩寺每年盂兰盆节放的河灯,都是用天然的荷叶插上点好的蜡烛做成,故又称荷花灯,这也是华岩寺的一大特色。

七月十五晚,参加法会的众多居士会在法师带领下,来到华岩湖边,在法师们的诵经祈祷声中,大众将寄托着对亡者哀思、对生者祝福的荷花灯放入水中,荷花灯顺水漂流而下,排成一队“水灯”,随波荡漾,烛光映星,相映成趣。

[责任编辑:陈天玄]

标签:佛教常识 重庆华岩寺 盂兰盆节 盂兰盆会 传承 保护 特色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