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临入涅槃,佛陀将僧团托付给了谁?


来源:凤凰佛教

佛陀临入涅槃时,阿难尊者问曰:“世尊在世时,僧众依世尊而住,世尊涅槃后,僧众依谁而住?”世尊答曰 :“依四念住而住”阿难尊者又问曰:“世尊在世时,僧众以世尊为师,世尊入灭后,僧众以谁为师?”世尊答曰 :“依波罗提木叉为师。”阿难尊者又问曰:“世尊在世时,恶性比丘由世尊呵责调服,世尊入灭后,如何调服? ”世尊答曰:“默摈。”,

佛陀时代的比丘(出家人)除了三衣钵具之外,一般情况下不许有别的财产。印度寺院有称作“僧伽蓝摩”, 略称为“伽蓝”,义为丛林。僧伽义为“众”;蓝摩义为“园”,二者合起来意谓“大众共住的园林”。如《大智度论》卷三说:“僧伽,秦言‘众’。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树丛聚,是名为林。……僧聚处得名丛林。”

世尊度化五比丘后,僧团不断扩大,为了清净和合共住共修,世尊遂制定了共遵之律仪,而比丘广律实乃‘僧团之组织规制,’也就是以羯磨法为中心的‘民主法治制度’。比丘从受戒进入僧团,到安居、自恣、分衣、分房舍、安排知事人等,均依羯磨法成就之。这种由集体执行的民主法治组织制度,是僧团六和共住的保障。即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

佛陀临入涅槃时,阿难尊者问曰:“世尊在世时,僧众依世尊而住,世尊涅槃后,僧众依谁而住?”世尊答曰:“依四念住而住”阿难尊者又问曰:“世尊在世时,僧众以世尊为师,世尊入灭后,僧众以谁为师?”世尊答曰:“依波罗提木叉为师。”阿难尊者又问曰:“世尊在世时,恶性比丘由世尊呵责调服,世尊入灭后,如何调服? ”世尊答曰:“默摈。”

从上面之问答可以看出,世尊入灭时,并没有将整个僧团托付给一个大迦叶尊者或一个须菩提尊者,而是托付给‘法’和‘律’:四念住和波罗提木叉,乃至恶性比丘亦由僧团集体调服。在提倡“法治制度”方面恐怕世尊是世界上最为先驱的了。

印度佛教的这些制度传入了中国后,有沿袭也有改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丛林规制。十方寺院和子孙庙就是其中的主流形式。

[责任编辑:李雅莹]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