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分论坛——道教的养生之道


来源:凤凰网

主持人:孟崇然(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李光富(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 评议人:赖贤宗(台湾台北大学教授)刘仲宇(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发言人: 1、郑庆云(澳门大学道教研究学者)2、施清纯(浙江省道教

主持人:孟崇然(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李光富(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

评议人:赖贤宗(台湾台北大学教授)刘仲宇(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发言人:

1、郑庆云(澳门大学道教研究学者)

2、施清纯(浙江省道教协会副会长)

3、迈克尔(Mikael Ikivesi)(芬兰学者)

4、至厚(Bernard Shannon)(美国道教协会会长)

5、邹通玄(陕西省道教协会副会长)     已找到

6、宁俊伟(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教授)已找到

7、蒋凡(澳大利亚文化教育交流中心总裁)

8、赖功欧(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李光富:武当道教“ 天人合一” 的生态智慧

武当道教自古便秉承“天人合一”理念,认为万事万物来源于自然,统一于自然,相互之间存在交流溶融的关系,因而武当的生态智慧亦是“顺之于天理,应之以自然,秉太和而成的天人合一理念”。正如明代文学家袁中道在《游太和记》中所说:“大都自然胜者,穷于点缀;人工极者,损其天趣,故野逸之与浓丽,往往不能相兼。惟此山骨色相和,神彩互发,清不槁,丽不俗,人言五岳不堪伯仲,良有以也。”这正是“天人合一”生态智慧的表现。

赖贤宗:道文化整合养生学之实践道歌与踵息法

“道家的整合养生学”、“道文化的整合治疗学”包含身、心、灵、气、道五个层次,比较起一般所说的“身心灵”的统合的西方治疗学,更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道”是生命之道、宇宙之道,丹道则是道学的实践,如此的“道家的整合养生学”乃是具有心性论的真实之动力因与目的因,也不落入特定的宗教意识形态之局限,乃是具有贵生乐生的当代道家养生文化之特色。

刘仲宇:将贵生的观念注入生活——道教生态思想的精到之处

众所周知,仙道贵生,是道教所有道派共认的宗旨,即是其信仰的核心。这种贵生,不是简单地追求一活的享受,而是建筑在法自然的前提之上。不符合自然的原则,仅仅是活命,即或有充分的物质享受,也是不合乎本性的。道教提倡的生活方式,根本上说是追求合乎大道,顺乎自然,尊重生命,而且要求融入生态,与环境中的生物保持亲近、又尊重其各自生存方式不加干预、同时也分别情况保持适当的距离。

郑庆云:从道教与西方医学角度看道教养生术——辟谷、断食与服气

断食辟谷既然与我们日常经验与信念相违,也违背了现代生物学上对如何维持生命的认知,但为什么人们相信这非但不会招致早夭,反而得以安乐延年?陶弘景对此作出了解释,他引“《小有经》曰: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此十二少,乃养生之都契也。

施清纯:王阳明与道教养生

王阳明对道教养生的批判,是因为他本人学练道教养生术并没有改善身体健康状况。道教养生术本身没有问题,养生术里法门众多,既有提倡性命双修的内丹术,也有很多旁门小术。那么王阳明学的是什么法门呢?《年谱》里记载了“行导引术”。导引术是一种以肢体运动和呼吸意念相结合的养生方法。道教里导引术众多,但都是以练形为主,对强身健体是有效的,但没有听说行导引术能达到“先知”。

邹通玄:《管子•内业》“ 养生” 之法新识

《内业》除了讨论“修心”之法以外,也谈及了“养身”之道,如:起居、饮食,等。《内业》篇里这种在自我修炼过程中以期达到身、心、灵和谐关系的整体方法,后人称之为“养生”。“养生……是‘养(构成人)生命力重要之因素’的艺术……(它)包含了一种生活方式,此生活方式由身、心卫生原则所指导。这门(修炼) 艺术非道教独有,它源于古代中国先民的实践;道士们采用、发展并改进了(这些实践方法)……即使当各种新的(养生)思潮盖过它们时,这门艺术的基本原则一直是各时期道教修行方法的基础。”

宁俊伟:道教养生浅谈

道教修行者在现实的社会中修行,若要达到养生长生,则一定要避免一些已知的或未知的可能的伤害,一般来说,潜心修道之人,谨守老子的“至虚极,守静笃”,做到隐忍、低调,那么,可以把来自于社会和他人的伤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而由自然界带来的伤害基本上是由于四时不调,五谷不和所造成的疾病,那么,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功法来进行对治。因此,道教的修行者开发出了各种不同的功法来进行保健自身,形成了一类独特的技术。

[责任编辑:闫秀勇]

标签: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 分论坛 道教养生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