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道教的生态智慧
2014年11月26日 12:09
来源:凤凰网
主持人:丁常云(中道协副会长),曾广亮(龙虎山道协副会长) 评议人:吕锡琛(中南大学哲学系教授),赵芃(齐鲁工业大学教授) 发言人: 1、丁常云(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2、张凤林(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3
主持人:丁常云(中道协副会长),曾广亮(龙虎山道协副会长)
评议人:吕锡琛(中南大学哲学系教授),赵芃(齐鲁工业大学教授)
发言人:
1、丁常云(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
2、张凤林(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
3、熊铁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4、刘世天(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陕西省道协副会长)
5、钱耕森(安徽大学哲学系),沈素珍(安徽大学社会与政冶学院)
6、吉宏忠(上海市道教协会会长)
7、李宗贤(山东省道教协会副会长)
8、金白铉(韩国国立江陵原州大学)
丁常云:道教生态伦理与当代社会环境保护
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自然控制与支配能力的急剧增强,以及自我意识的极度膨胀,人类开始一味地对自然强取豪夺,从而激化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与生态和谐。随之而来的则是: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破坏。具体表现为:能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水资源缺乏、森林锐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这种生态危机不仅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命健康,而且还日益威胁着人类社会在地球上的生存与发展。
张凤林:弘扬生态环保思想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也因此迅速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心目中。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近年来,随着资源约束的日趋紧张、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生态系统日趋退化,都使得环境问题愈来愈严峻。正视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这不仅需要我们的社会实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彻底改变单纯依赖资源消耗、环境破坏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也需要广大民众实行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资源浪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熊铁基:洞天福地是生态文明的样板
道教的洞天福地是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建筑宜居的宫阙洞府,修仙炼道,过着中国古人长期想往的神仙生活。中国古代人们曾想象过“仙境”在天上、在海外,最后落实到山清水秀的大地之上,这就有洞天福地的产生。从唐代开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说法,几乎遍于全中国,当然这些数字是不能反映全部实际的,随着时间推移,道教的发展,在上述一些地方之外,别有洞天,例如武当山、崂山等道教圣地的出现。
刘世天:践行儒道两行助推文化复兴——对当代道教文化建设的新思考
“两行”脱胎于庄子的哲学思想,是东方文明多元共生的经典表述,意指两种文明既有差异,又互为动力,从而与“休乎天钧”的万物一样,繁荣昌盛。《庄子·齐物论》有云“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谓之两行”。中华文明的源头经典当首推《易经》。《易经》是儒道两家共通的经典。早在7000年前,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一画开天,八卦初诞。经文王、孔子等圣人发扬诠释,《易经》灿然大备,后人以其得窥天地之玄,造化之妙。
钱耕森,沈素珍:道教“万物一体”智慧与生态文明建设
道教“万物一体”的智慧,是追求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之学。所谓“万物一体”,不仅指物与物一体,而且指人与物一体,人与人一体。还指人与物遵循着同样的法则。中国传统哲学以“万物一体”的思想为主流,特别是道家和道教具有丰富而深刻的“万物一体”的哲学智慧。道教的“万物一体”,可简称为“天人合一”。人之初,天真未凿,都有一个自我与他人、他物不分,主体与客体不分的阶段,人与天是自然的、原始的合一。其实,这时与禽兽就没有多大差别了。但是,随着人类的成长,就逐渐有了自我意识,有了主观能动性,有了主体与客体之分,因而也有了善恶的区别。这时的人如果置道德于不顾,随心所欲,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就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人类为中心,不顾及自然界,就破坏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即破坏了“天人合一”。
吉宏忠:道教生态思想体系中的核心观念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宗教,为中华传统文化孕育而成,其诸多思想和价值观念影响着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世界上大多数宗教把人的解脱途径放在精神上,而道教在追求精神解脱的同时,还要求对现实生命及其环境的重视。所以,道教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重生护生”等思想,对于现代人恢复真性、尊重个体、自觉树立生态环保意识,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宗贤:天人合一万物一体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道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支柱之一,具有十分巨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这一点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经过几代学者的悉心整理、探索,道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思维、传统道德以及中国文学史、科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不断被揭示出来,特别是它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地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人们肯定道教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一支,在形成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方面,起着别的学说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金白铉:21世纪新道学与生态气化世界
1840年的鸦片战争不只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的冲突,而且是西方基督教世界与东方儒教世界的冲突。战争的结果,西方基督教世界就成为世界中心,而东方儒教世界变成了世界的边缘。所以东方人学了西方的现代工业文明文化,就是学西方的现代主义。这就是西化、现代化。与普遍化的理性为中心的西方现代主义思想最接近的就是儒学思想,因此,20世纪出现了现代新儒学,并且学西方的时候,现代新儒学有很大的贡献。由此可知,20世纪就是发扬光大现代新儒学的时期了。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