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道教的诚信思想和慈爱精神
2014年11月26日 11:02
来源:凤凰网
主持人:黄至安(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刘怀元(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 评议人:詹石窗(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刘固盛(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教授) 发言人: 1、梁德华(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2、汤恩
主持人:黄至安(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刘怀元(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
评议人:詹石窗(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刘固盛(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教授)
发言人:
1、梁德华(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
2、汤恩佳(香港孔教学院院长)
3、高超文(台湾台北指南宫常务董事,代高忠信董事长宣读论文)
4、吴炳鋕(澳门道教协会会长)
5、赵艳霞(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教授)
6、巴巴拉(Barbara Hendrischke)(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教授)
7、萧登福(台湾台中技术学院教授)
8、严家建(马来西亚道教协会会长)
9、黄海德(华侨大学哲学系教授)
10、郭世贤(台湾太乙净土道教会理事长)
11、何大卫(David Hessler)(美国Montclair Kimberley Academy历史学教授)
12、白瑾(Jean DeBernardi)(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教授)
13、李绍华(江西省道教协会副会长)
14、蒋九愚(江西师范大学教授)
15、叶介吉(泰国曼谷华光宝殿执行长)
黄至安:慈悲体道心慈善显道行
道先天地而生,乃天地之源,亦为万物之奥。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其“尊道贵德、天人合一、抱朴守真、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主张,时时彰显着“慈善为本、济世利人”的慈爱精神,既是道教的基本教义,也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精神信仰与核心价值。我试从七个角度谈谈对道教慈善文化及其理论之思考。说是思考,究其实也是个人从道30 余年的一些体验与感悟,与各位同道同参共勉。
詹石窗:道教“三大形态”与修持“五字真言”
笔者也认为,“道德”二字极为重要,抓住了“道德”可以说等于抓住了道教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和纲要。然而,道教是如何围绕“道德”二字进行修持实践的? 以往学术界尚未对此进行概括。近几年来,笔者反复琢磨,觉得可以把道教的修持要领概括为五个字:真、善、柔、静、通,这五个字可称作修持的“五字真言”。
梁德华:《吕祖无极宝忏》及其慈爱思想
《吕祖无极宝忏》一书出现最多的句子是:“自不致伤生。伤生人最苦,行道立德 济世利人吾欲度斯人。惟恐人不悟,故作如是经。”此句在经文中共出现14 次。这几句的解释是,自然不会导致生命受到伤害。伤害生命是人生最苦的事,纯阳吕祖师希望度尽这些人,免再受灾害。但恐怕世人不理解,故留下这部经典,以劝化世人。从这些解释我们可知,纯阳吕祖师留下这部经书的目的,是希望世人不再受苦,这与其他经书提及纯阳吕祖师希望度尽天下人,自己才升仙的慈爱思想是完全一致。
汤恩佳:道家慈爱观与儒家仁爱观的伟大价值
儒家和道家学派站在不同的立场,运用不同的观点、方法探讨了人的自身修养、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形成一系列非常重要的观点,在增强人的理性,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维系人类社会正常运作,保障人与自然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吴炳鋕:道教的慈爱精神
践行“齐同慈爱”思想,不仅是我们道教徒修行的一部分,也是道教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让我们秉承“齐同慈爱”思想,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圆满伟大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萧登福:由老子的三宝说看道教的慈爱治国、行军用世理论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立者,是无为自然黄老之治的治国理论倡道者,也是载魂魄抱一的宗教实践者,所以他是哲学家、政治家,也是宗教家。他具有悲天悯人的胸怀,《老子》六十七章说:“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文中充分展现慈、俭、谦卑的美德,以及以三宝来治国佑民的构思。
严家建:道教天尊信仰中的敬信与精诚
道教徒在信仰天尊神仙时,敬信与精诚是一体的两面:有敬信,精诚才得以感通神圣;有精诚,敬信的对象才不致于落空。此外,无论是敬信得精诚或精诚地敬信都必须以正信来加以规范,只有通过正信才能产生正智,有了正智才能知道什么是正修,有了正修才可能获得正道,最终与道合真。
黄海德:《云笈七签》之道教“慈爱”思想探论
《度人经》通过元始天尊宣讲经法而展现的道教理想世界,这一宗教的理想世界可用四句话来加以概括,即“生命长久,道德高尚,天下慈爱,世界太平”。而其中一以贯之者就是道教的“慈爱”特性,此不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亦将给予思考如何化解现代社会各种纷争与冲突的睿智人士以有益的启示。
李绍华:简论“慈爱天下”的道学思想
道教的“慈爱天下”思想,不仅属于过去,而且属于现在和将来。“慈爱天下”主张,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物我一体、天下大同美好世界,在历史上为人们建立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供了思想指导。今天,道教的“慈爱天下”思想同样能启迪我们为化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人与人之间、人与行道立德 济世利人自然之间的冲突与摩擦提供智慧。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建设和谐社会,同样需要汲取“慈爱天下”的思想养料。我们今天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其目标是为实现未来的“大同”社会目标奠定基础。在未来的“大同”社会,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这也正是“齐同慈爱,异骨成亲”的理想目标。
[责任编辑:马本州]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