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古塔知多少 每座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
2014年10月30日 08:33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卜松竹
广州城中名塔不少,市民知之甚详。但是如果细细考察,会发现每座塔都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掌故。
[原标题]广东古塔:不只用来登高望远
琶洲塔(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摄影:王维宣)
古朴的赤岗塔与现代的广州塔遥相呼应(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摄影:王维宣)
史传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使臣赴西域求佛法,在大月氏遇到天竺僧人迦叶摩腾、竺法兰,迎之至京城洛阳。第二年,汉朝廷在洛阳为两位僧人修建了一所寺院,因为来时一路上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寺院就以白马命名。白马寺是我国第一所佛寺,中心的主要建筑是一座木结构的大方塔。从此,随着佛教的传播,塔和佛寺密切联系,遍及各地。
但是“塔”并非总是和佛教联系在一起的。当代形形色色的电视塔、观光塔且不论,即使在古代,塔还有登高望远、储藏物品、稳固风水等作用。在广东,由于海路交通的早熟和发达,塔很早就具有指示航道的作用。
广州城中名塔不少,市民知之甚详。但是如果细细考察,会发现每座塔都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掌故。
广东古塔 十之八九“风水塔”
“明、清两代,广东各地建了不少‘风水塔’。笔者分析了180多座广东现存古塔的资料,其中‘风水塔’占十之八九,佛塔只有20多座。”这是文史专家陈泽泓在深入考察之后写下的一段文字。
莲花塔(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摄影:王维宣)
陈泽泓承认,“塔本是佛教建筑。佛教传入岭南并不晚,早在三国时期已有印度僧人泛海到广州,西晋武帝时,广州城内修建了岭南历史上最早的佛教寺院。至于这段时间是否也建造了佛塔,已无从考证。南梁大同三年(537年),广州刺史肖裕奉敕建造了一座宝庄严寺舍利塔,瘗藏梁武帝的母舅昙裕法师从真腊(柬埔寨)带回来的佛舍利,此为六榕寺花塔的前身。这座华丽的大木塔建塔的时间,比中国建塔史上赫赫有名的洛阳天宁寺木塔才晚了20年。”
为什么佛塔在广东“不敌”“风水塔”?陈泽泓认为,一是因为唐宋古塔留存不多,而入明以后,佛教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广泛;二是社会中对科举和贸易的重视,促进了兴文经商改变社会地位的思想,重实际而不重“来世”的岭南人,对“风水”更加看重,甚至一些原有的佛塔,也被移植成了“风水塔”。
几乎广东各县,都建有一座乃至十来座的“风水塔”,其原因:一是壮景观,固“地脉”。如广州城东南郊珠江边的赤岗、琶洲二塔和珠江出海口处番禺莲花山上的莲花塔,先后建立于明万历二十五年至四十七年之间。根据堪舆学家的说法,它们象征一艘帆船的三帆,预示着风调雨顺,万事如意。前两塔为所谓“越之东门”,莲花塔则起“束海口”的作用,兼具导航之功。莲花塔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当时南海监生庞端业等人冒认税山,招商开采,伤了“地脉”,番禺当地举人李惟凤等告官封禁,在山上建此塔以镇。建塔初衷是很明确的。
二是祈文运,望人才。明清时期,“学而优则仕”大行其道,各地因此大建文塔、文峰塔、文星塔、文昌塔等。广州的荔枝湾文塔,是城中著名景观。开平马山文塔,为1751年到任的知县叶重秀所建,1843年到任的县令张帮泰加建。建塔后原本“文化不兴”的开平十来年内出了十余位举人,加建期间又有人中进士。张帮泰很激动,将文塔改名开元塔,并定规矩:不出状元塔底不开门。不过直到科举制度结束,开平仍无状元,所以进塔只能通过四楼塔门。
三是镇风镇水,驱邪造福,如潮州韩江上的凤凰塔,宝安县沙井的龙津石塔。
四是聚财求发,如中山的阜峰文塔等。
根据堪舆学家的说法,赤岗、琶洲二塔和珠江出海口处的莲花塔,它们象征一艘帆船的三帆,预示着风调雨顺,万事如意。
尖圆曲直平 古塔勾勒“城市天际线”
在明清时期广州城市景观的营造中,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谭元亨指出,光塔、六榕塔等组成了“广州城天际轮廓线中最富于节奏感、错落有致的标志物”。并且认为,“中国古代很早就非常重视城市天际轮廓线。把尖圆曲直平视为天际线构成的五大元素,与五行说结合在一起,佛塔尖、光塔圆、层楼直、城墙曲亦平”。
光塔(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摄影:王维宣)
“光塔”即著名的怀圣寺光塔。
“光塔”的形制是国内孤例,它完全是阿拉伯式样,砖砌圆形,内有双蹬道相对盘旋而上,但容量有限,并非为众人登高观景所设计。
对怀圣寺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诗人郭祥正的《广州越王台呈蒋帅侍制》等诗作。它作为广州城中名胜,历来受到推崇。但它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园林大师陈从周指出,光塔中间有塔心柱,梯级在柱与外壁间盘旋而上,“与中土唐塔结构形式迥异”。建于北宋的开封铁塔,南宋的泉州开元寺塔,都能看到类似的塔心柱。这很可能说明经过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消化融会之后,这种结构终于对我国的塔起到了影响。
按照历史记载,光塔的顶端最初应该是有一只测量风候,供船舶航行之用的金制“风信鸡”的。明洪武二十年(1378年)金鸡被飓风吹落。人们发现它是金质的,就上缴国库,另换了一只铜铸的替换。但之后似乎又被吹毁,在1600年左右改成了铜葫芦。到了民国,更进一步换成了避雷针。根据专家的考证,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仅有的有详细沿革可考的禽鸟形风信器。
中国13座古铁塔5座在广东
在佛塔中,广州有几座是极为有名的。唐代初年,大诗人王勃去探望在交趾(今越南)任职的父亲,路过广州,应邀写下了长达3800字的《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这被认为是中国最长的一篇塔铭,也是有关六榕寺早期历史的宝贵文献。据此可以判断,六榕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时期,六榕塔至晚不迟于萧梁兴建。名僧昙裕携释迦牟尼舍利在此筑塔驻锡,影响深远。
光孝寺西铁塔,塔上铸有精美的佛像。(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摄影:王维宣)
光孝寺西铁塔,塔上铸有精美的佛像。(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摄影:王维宣)
有意思的是,学者宋欣、邓其生指出,王勃碑文中描绘的舍利塔是六层。这在我国古代较为少见,“据《十二因缘经》,六层塔为辟支佛塔,七层塔为菩萨塔,而辟支佛的佛性不比菩萨,不知为何昙裕法师不多造一层。不过因岭南飓风大,地震多,六层楼阁塔在当时岭南已是层数较多的塔了。”不过昙裕法师所造的塔在五代末年毁于战火,今天的八角九层楼阁六榕塔已经不复旧时模样。
始建于三国时期的广州光孝寺,寺内大雄宝殿之后有两座千年铁塔,分别铸于963年和967年。其中7.69米高(加石座)的东铁塔虽然比西铁塔晚铸四年,但却是我国保存完整的最古老铁塔。而西铁塔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千佛铁塔。
我国现存的古代大型铁塔还有13座,其中广东境内就有5座,除了光孝寺东西铁塔外,还有965年铸造的梅州修慧寺铁塔,1727年铸造的韶关南华寺铁塔,1731年铸造的佛山祖庙内径堂寺铁塔。“13座现存的古代大型铁塔身上,都铸有精美的佛像,这成了我国古代铁塔的一个显著特点。”
铁塔是中国古塔中一个很特殊的种类。广东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王福谆指出,用生铁铸造佛塔是我国的首创。那么它们是怎样铸造出来的呢?“古代铁塔是分别铸出各个构件,然后将铸成的构件逐层叠装,由大而小,有的铁塔靠构件榫扣相接,有的铁塔通体不施榫扣,不加焊接,逐件叠压,自重以固。铁塔各构件之间的缝隙,常用铁片来垫实。”用这样的装配工艺造就的古代大型铁塔屹立千年而不损朽,的确是古代文明的杰作。
相关新闻: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