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方法的印顺:问题意识、诠释效应及其它
那么,这个汉语佛教思想的典范人物,能否象他曾经对台湾佛学界产生过和产生着的影响一样,成为未来大陆佛学研究的一种典范呢?人们有理由作这样的期许,毕竟他代表了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最足以傲世的思想成果。但这种期许能否变成现实,却还要冷静分析。
回顾台湾佛教学术史上的印顺时代,会发现它是一种特殊的时节因缘下造就的:光复以后直到解严以前,台湾佛教学术界与域外学术界的交流十分有限,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种内倾型的学术环境使得本土学者对于母语中的研究范式更为重视,印顺思想因而成为几代学人步入佛学研究殿堂必经的门径。
大陆1970年代末以来的佛学研究也与此类似,对于几代学人来说,佛学研究最重要的典范人物是母语世界的吕澂和汤用彤,由于两岸交流的隔绝,印顺最初基本上没有进入他们的视野。
然而1990年代以降迄今,两岸佛教学术界与国际学术界的交往日密,汉语佛学研究越来越成为国际佛学研究的一环,各种外来的佛学研究方法和成果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在变化的时空格局中,视野的拓展和方法论的多元化使得母语世界的典范人物不再是人们从事佛学研究时唯一的依凭。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宣方
编辑:
王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