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笔者就上海多年僧教育工作的实际,对我国僧教育的实际问题作一初步的理论分析,以达到抛砖引玉之效。但愿仁者能够有更多、更深之思考,以帮助我们佛教界解决僧教育上的诸多难题,也可告慰真禅法师于常寂光天之英灵。
其实,中国佛教僧教育事业与当代社会的不相适应,以及自身办学状况的不够理想,实际可追索其因于中国的教育传统。中国传统教育是以私塾家庭教育为其基础的。真正社会化的教育,在中国中古时期从未出现过。中国古代的僧教育,在整个民族教育的土壤中,所滋生的必然是寺院内部师父带徒弟的仿家庭式教育模式。中国既未产生过如佛教故乡印度那兰陀寺、超严寺那样的佛教大学,也没有产生过西方中世纪基督教所创立的大学教育体系。由此,中国僧教育的形式、方法,是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相适应的。中国佛教僧教育在古代曾有过辉煌,适应中国的佛教实际、以及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相继产生过译场讲学、丛林传授、学院教育等教育模式。鸠摩罗什大师与玄奘大师主持的译场都规模宏大,在译经中学经典,也培养人才,开创了译场兴学的典范。自唐末开始,译经兴学已转为以丛林师徒传授为主。这一情况直至民国年间随着现代学院式僧教育模式的创立,才有所改变。以支那内学院、武昌佛学院、汉藏教理院、闽南佛学院等为代表的现代学院式教育,掀开了现代僧教育的序幕。如今在大陆、台湾等地所开办的佛教院校,都发轫于此。
与真禅法师当年创立上海佛学院时一木独秀的情况不同的是,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全国各地的佛学院可谓是雨后春笋,但是暴露的问题也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学界和教界的有识之士也在不断地为其开出各种良方。以王雷泉教授之《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刍议》和台湾圣严法师之《当代的佛教教育》等为代表,对中国佛教僧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省。目前,我国的僧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办学形式上,各自为政,遍地开花,浪费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2、一味模仿社会教育学制,硬性制订与社会学历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纲要,使佛教僧教育变得僧俗难辨,学修一体化和管理丛林化始终只是美好的理想和口号,僧教育的管理模式始终没有理顺;3、课程设置各自特色不够鲜明。教材建设虽经多次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会议的强调与部署,但收效甚微。初、中、高三级教育层次模糊,既无法体现在课程设置上,也没能体现在教材的选材上;4、师资力量极度匮乏。随着老一代僧俗有识之人才退出教育第一线,目前的僧教育师资显得愈加薄弱。
目前佛学院的办学规模普遍太小,无法有效集中有限的教学资源和人才资源,启动规模效应。以至于无法形成由学院教育推动佛教事业发展的作用。在办学品质上,生源素质普遍比较低,师资缺乏及不稳定,教学方法上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启迪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无法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与研究的兴趣。而在师资方面的问题非常突出,首先,在本身的专业素质上,许多任教的老师都是刚刚毕业的学生,知识还没有经过消化与提高的过程,所以往往照本宣科、毫无新意;其次,在知识的广度上缺乏,因为本身自己学习时间太短,所以造成了对佛法的整体把握与外学知识的不足,因此授课时不能触类旁通;最后,在讲课方法上普遍不规范,由于许多老师本身出自佛学院,没有接受一些授课方法的训练,所以讲课很难生动活泼而吸引学生。从全国佛学院的体系来看,存在着严重各自为政的现象,并没有按照高、中、低三级来进行办学,以至于许多学僧无法受到系统的教育。另外,在课程设置上,各级佛学院并没有侧重,如果一位学僧到另外的佛学院深造,就必须重复地学习,这样便会浪费学僧的时间。目前佛学院在硬体与软体的建设上,还需要非常大的投入。
作者:
周富根
编辑:
栓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