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禅法师僧教育思想与实践探微
2009年03月28日 23:52 】 【打印已有评论0

真禅法师在大陆经济、文化最发达的上海首创上海佛学院尼众班的动议,得到了多方的肯定和支持,特别是得到了广大尼众界法师的积极回应。一九八四年秋季,上海佛学院尼众班正式在慈修庵启动办学。尼众班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具备佛学造诣和佛教信仰的新一代尼众法师。饮水思源,真禅法师功不可没。

一九八五年,即将毕业的第一届佛学院学生面临着是继续深造,还是分配到寺院,以解上海僧众队伍青黄不接之急的选择。真禅法师基于对党的新时期宗教政策的坚定信念,从上海佛教未来发展的大局出发,毅然提出由上海佛学院创办研究班,留下一批有志佛学研究的学员,进一步深造。此举,不仅为在上海佛教界恢复中国佛教开展学术研究的良好传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更在于为以后上海佛教准备了一批讲经弘法的人才,积蓄了上海的佛教师资力量。

一九九O年,真禅法师基于佛教界本身办学师资的局限性,考虑借助于上海高校集中,人才会萃的优势,与复旦大学联合办研究班。经与复旦大学哲学系协商,决定于当年办班,在当年毕业的僧众、尼众两班的毕业生中,选拔优秀的学生,进一步深造。此举不仅创下了上海佛学院僧尼联合办班的历史记录,也写下了社会教育资源引进僧教育的先例。可谓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真禅法师致力于上海僧教育事业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真禅法师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能够在僧教育事业上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是有其主客观因素的。离开其主客观因素,真禅法师是无法开创上海僧教育的一时盛况的。

作为一代高僧的真禅法师,他的早年是在中国佛教僧教育极其活跃的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后 的一段时期度过,因此他有幸受到了比他的前辈更多的来自于佛学院的教育,这些教育,奠定了他以后通过佛学院的形式开展僧教育活动的基本思维模式。上世纪三十年代,真禅法师曾经求学于江苏东台的启慧佛学院和镇江竹林寺佛学院。东台三昧寺的启慧佛学院,是一所在当时的东台颇有声望的佛教僧教育学校,这所学校给予年轻的真禅以学校教育的薰陶,同时也使他初步具备了佛学的基础修养。嗣后,他还在震华法师创办于镇江的竹林寺佛学院求学。年轻时代的求学生涯,是他今后成就其担荷如来家业理想的基本保证,同时,也铸就了他倾情于佛教僧教育事业的基本素养。真禅法师毕业后,即在震华法师所办的、也是他自己的母校竹林寺佛学院任教。一九四二年五月,震华法师在玉佛禅寺创办上海佛学院,邀请真禅法师来沪任佛学院训育主任。这是真禅法师住锡玉佛禅寺的因缘,也是他与上海佛学院的缘分之始。直到抗战结束前的最困难的阶段,真禅法师还坚持协助震华法师,支撑着上海佛学院。早期在佛学院接受系统的佛学和文化薰陶,以及民国时期从事佛教僧教育的经历,可视作为真禅法师以后倾心于佛教僧教育的主观因缘。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周富根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