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禅法师僧教育思想与实践探微
2009年03月28日 23:52 】 【打印已有评论0

内容摘要: 本文就真禅法师作为一位佛教教育家的贡献,及他在教育理念上、客观条件上的局限性,作一简略的探索,以发扬法师热心僧教育的精神,并以此为引子,透视当今僧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推动佛教界重视僧教育、研究僧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真禅 僧教育

一、真禅法师对于僧教育的贡献

一九七九年六月,上海市佛教协会在玉佛禅寺召开了“文革”之后的首次会议--三届三次理事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真禅法师被推选为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开始了他全面领导上海佛教事务的生涯。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会长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作为会长,真禅法师上任之际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寺院道场的恢复和活动场所的开放。在这一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真禅法师将目光投入到佛教的僧教育事业上。

一九八二年夏季,真禅法师已届六十七岁高龄,但他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在玉佛禅寺首创学戒堂,集中了一批志在出家学佛的青年,传授佛学基本知识、戒律初步、朝暮课诵。这一举措,不仅薰陶了准备出家的青年之信仰素质,也提供了必要的佛教基本知识。对于佛教出家众而言,这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由表面而言是为解决佛教出家众青黄不接之燃眉之急的举措,却含有更为深厚的意义。真禅法师通过办学戒堂,在全国率先孕育了重开僧教育的思想。在开办学戒堂的同时,真禅法师即提请市佛教协会考虑筹备上海佛学院的创建。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和酝酿,上海佛学院终于在一九八三年秋季正式创办,并于当年招收了第一批学员五十余名。真禅法师亲自担任学院的院长,并由玉佛禅寺在本已紧张的寺院用房中,辟出东厢房的部分房舍,供办学所用。真禅法师同时承诺,上海佛学院所需的办学资金由玉佛禅寺承担。当时,上海佛学院分正科与预科两班,学制三年。学院创办之始,得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支持,将学院纳入了上海市中等专科学校的管理体制,其学籍由市教育局统一管理。上海佛学院创办之际,全国各地的佛教界尚在为寺院道场的“落政”工作而奔忙,还无暇考虑僧教育这一重要课题。所以,上海佛学院的创办,开了全国新时期僧教育之先河,为以后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佛学院之引子。

随即,真禅法师又在次年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改变上海历史上没有尼众佛学院的状况,为上海的青年尼众办一所学校,隶属于上海佛学院。其实,真禅法师在一九八三年创建上海佛学院的同时,已经以他的远见卓识,研究和酝酿上海佛学院尼众班的建立。

众所周知,中国佛教教育,无论是汉传、藏传、南传系的佛教,都对女性出家众的教育比较忽视,总以弘法 的主体系男性为指导思想,缺乏对出家尼众的宗教造诣和宗教知识的重视和培养。大陆佛教界直到“文革”前,对于尼众的佛学教育始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清末民初时代,为我国高僧探索现代僧教育的活跃时期,但是,此举并未相应改变传统僧教育忽视尼众教育的基本思路。虽然在民国期间,佛教界创办了支那内学院、武昌佛学院、汉藏教理院、闽南佛学院、上海佛学院等享誉一时的佛教现代教育机构,其中却没有尼众部。尼众求法仍然是难乎其难之事。无怪乎民国时代我国比丘出现了大德如林、高僧辈出的盛况,而尼众界的一代龙象之辈,除隆莲法师之外,就再乏堪陈了。至于真正对于尼众教育的重视,在汉语系佛教界,实发端于台湾佛教界。随着具有高等学历的女性不断充实尼众队伍,尼众求法愿望的空前高涨,尼众接受精深高幽佛教学理准备的充分,尼众教育才真正有效地、成规模地开展起来。

« 前一页123456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周富根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