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是“弥梨车”佛教观念中的“众生”与“民族”
2009年03月29日 08:57 】 【打印已有评论0

一音者谓梵音。若至那人来在会坐,谓佛为说至那音义。如是砾迦、叶筏那、达刺陀、末[甲*叶]婆、佉沙、睹货罗、博喝罗等人来在会坐,各各谓佛独为我说自国音义。闻已随类,各得领解。又贪行者来在会坐,闻佛为说不净观义。若嗔行者来在会坐,闻佛为说慈悲观义。若痴行者来在会坐,闻佛为说缘起观义。憍慢行等,类此应知。此伽他中既作是说,如何可说佛以圣语说四圣谛,不令一切所化有情皆得领解?有作是说,佛以圣语说四圣谛,能令一切所化有情皆得领解。

问:若尔,何故后二天王闻圣语说而不能解?

答:彼四天王意乐有异,为满彼意,故佛异说。谓二天王作如是念:若佛为我以圣语说四圣谛者,我能受行。第三天王作如是念:若佛为我以南印度边国俗语说四谛者,我能受行。弟四天王作如是念:若佛为我随以一种篾戾车语说四谛者,我能受行。是故世尊随彼意说。[14]

佛教常讲的“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来源就在这里。故事当然只是故事,重要的是故事要传达的理念,那就是:佛关怀众生,要把佛法平等地转达给一切众生。佛教的道理只有一个,众生虽有不同,但不管是谁,都有能力理解佛的教言,从佛的教言中获得觉悟。

但这只是其中一点。这个故事中我感兴趣的还有,这里的四天王,其实代表的是不同地域的人民,也就是不同的民族。故事中提到的古代的民族,几乎都可以指认出来,其中包括中国人。[15]

这样的故事说明的是,历史上的佛教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中以“众生平等”的理念传达自己的教义。考虑到印度的语言和文化历史的背景,这是了不起的一种观念和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就超越了前面讲到在“中国”与“边地”、“弥梨车”区分的界限。佛教不仅是“中国”的宗教,也是“边地”的宗教。佛教不分民族,是众生的信仰。

五、民族和民族心态的调适

民族问题在古代是大问题,到今天还是大问题。我们看今天的世界,许多问题,往往都与民族问题有关。各个民族之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平等。平等看待,平等相处,平等交往。既然众生平等,民族怎么能不平等呢?如果接受佛教众生平等的理念,就必须承认所有民族平等。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王邦维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