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印度的)“中国”文化的优越,认为“边地”和“弥梨车”不足道,显然是印度传统中一种偏见。不过,在古代有这样的偏见,上面讲了,可以理解。在印度,即使是佛教徒,受到传统的影响,因而有这样的看法,也不奇怪。而且,这样的情形在古代其实不限于印度。
四、“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教的传播与民族
但是,从佛教的角度讲,这样的偏见应该而且能够得到弥补或者纠正。天下众生,出生在不同的地方,应该平等,尤其是在闻佛学佛的机缘上,应该有同样的机会。佛经中“佛为四天王说法”的故事,反映的就是这样的观念。故事讲的是来自不同国家或者说不同地方的四位天王,向佛请教,佛为他们说法。故事见于好几种佛经,细节稍有差异。《十颂律》卷二十六:
即时四大天王与无数百千眷属,后夜来见佛,头面礼佛足,一面立。佛以圣语说四谛法:苦集尽道。二天王解得道,二天王不解。佛更为二天王以驮婆罗语说法。吚宁(苦谛)、弥宁(习谛)、多咃陀譬(尽谛)、陀罗辟支(道谛),佛阇陀(知也)萨婆休(一切)蠰舍摩遮(灭求)萨婆多罗(一切离)、毗楼利多咃欲(远离)、萨婆休(一切),鞞罗地(不作)波跋(恶也)头吃想妒(苦边尽也)涅楼遮谛(如是说也)。是二天王一解一不解。佛复作弥梨车语。摩舍兜舍那舍婆萨婆多罗毗比谛伊数安兜头却婆阿地婆地。四天王尽解。示教利喜已,礼佛足而去。[10]
这个故事又见于《出曜经》卷二十三:
昔佛世尊与四天王说法。二人解中国之语,二人不解。二人不解者,与说昙密罗国语,宣畅四谛。虽说昙密罗国语,一人解,一人不解。所不解者,复与说弥梨车语,摩屑姤屑一切毗利罗。时四天王皆达四谛。[11]
同样的故事,加上一些很有意思的解释,又出现在《鞞婆沙论》卷九:
说者谓佛为四天王故,圣语说四谛,二知二不知。谓不知者为昙罗国语说。禋倿(苦也)、弥倿(习也)、陀破(尽也)、陀罗破(道也)。此说苦边,一知一不知。谓不知者为弥离车国说语。摩含兜含僧含摩萨婆多鞞梨罗。此说苦边尽知。问曰:世尊为四天王说四谛圣语,为有力耶,无力耶?若有力者,何以故为二圣语说?一昙罗国,一弥离车国语说?若无力者,本师偈云何通?
作者:
王邦维
编辑:
栓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