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在即,全国假日办被撤销,这对于佛教界可谓是“重大利好消息”。取代假日办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系会议”,鲜明地将国家宗教事务局排除在外,这一动作立即被旅游产业相关专家和媒体解读为——中国寺庙门票的撤销将由此进入倒计时。借此机会,对于那些被捆绑到旅游经济、文物产业中,成为地方和相关部门的“摇钱树”与“提款机”的寺院来说,此时不表明“免票”态度与借佛敛财之举做切割,更待何时?
门票,也许是社会大众对佛教最直接的第一印象。它将僧人与社会直接变成了买卖关系,这意味着“让宗教师等同于商人”。在信息化时代,“门票”一夜之间就有可能成为所有僧团共同的标签,势必因解决一时困难而引发群体的生存危机。
几乎所有宗教都反对其活动场所市场化,因为市场化对宗教有一种消解能力,会毒化宗教建立起来的神圣观念与宇宙模式。市场化发展走过头了,伤害了宗教场所的神圣特性,最终会让信徒失去敬信。
佛教有以道自养的传统,为五斗米折腰,违背佛戒精神。【详细】
宗教场所收取门票,从来就没有法律、政策或其他依据。【详细】
门票的拖欠,已严重影响到包括文物保护在内的一系列事情的正常进行。【详细】
本来是念经的嘴,为钱而叨叨个不停,实在是太难堪了。【详细】
佛教界需要确认一个基本道理——坚决不去充当挟佛敛财者的垫脚石。【详细】
从取消门票后的情况看,前来参拜的游客和信众数量都有所增加。【详细】
早在数年前,媒体就算了一笔账,指出灵隐寺的门票收入一年可达上亿。【详细】
而在各地的寺院中,作为“闹市净土”的著名寺院最应率先有所担当。【详细】
佛教场所和组织的法律地位有待进一步明确,维护佛教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详细】
门票是商业化的产物,神圣的佛教不应为“五斗米折腰”。 【详细】
收门票将清净的佛门圣地弄得满是铜臭味,极大地损害了佛教慈悲济世、普渡众生的形象。 【详细】
现在佛教有些寺庙要收门票,不应该,寺庙是大家的,古代留下的文物,是历史财产,是大家共有的。 【详细】
宇烈认为,宗教场所不应该变成一个旅游景点,它有旅游景点的功能,但不能把它变成旅游景点来操作。 【详细】
佛教商品化和世俗化,佛教界不满意,信教群众不满意,老实说主管宗教部门政府也不满意,大家都不满意。但是要切实解决,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详细】
不过,无论对于政府还是宗教界,依赖门票收入的所得都是短暂的,由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则是长远的。壮士断腕,痛下决断,废除寺庙收费制度,是时候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