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清康熙四年(1665),有一位退居归乡的官员,沐着五月的浅夏绿意,来到黄檗山。在桑池园纪游亭诗碑上,品读叶向高“黄檗道场古”的诗句。踏上宋僧妙湛所修的石拱桥,跨过石门溪寻迹览秀阁和桃花坞。之后,便来到叶向高组织营建的藏经阁,感受台山老人“此地皈依情不染,更于何处觅慈航?”的远意。
石竹山狮子岩曾是黄檗下院
来黄檗觅古寻胜的这位乡贤名叫施起元,字君贞,号虹涧,乃福清龙田人。清顺治六年(1649)进士,授官广东布政司右参议,分守岭东道。施起元仕途有政绩,老百姓为他勒石刻碑以为志念。致仕归里后,纂修福清县志。遗憾的是,志稿统筹完毕将刻版的时候,施起元病逝,卒年69岁。撰有《荔惟楼诗文》等著作。
春游石竹,秋游九鲤。离开黄檗山后,施起元又来到了“石奇竹秀”的石竹山,感受“石能留影常来鹤,竹欲摩空尽作龙”的意境。这里被徐霞客称为“岩石最胜,亦为九仙祈梦所”,历来为名士所重。但施起元登上石竹后,稍事休整便向山顶的狮子岩进发。
明代末期,狮子岩是黄檗山万福寺的一处下院。从明崇祯四年(1631)始,隐元禅师在狮子岩隐居、静修达6年之久。之后下山,成为万福寺的住持。据隐元禅师弟子独往性幽纂修的《狮子岩志》记载,“狮岩去石竹不远,本师和尚初习静其中”,在这里“手辟辽天居”,营建“翠色幽奇”之境,使人“不探幽奇不识道之玄奥”。
狮子岩之得名,源于石竹山上的一座狮子峰。“峰在石竹西,形如狮子凭空,其首尾蹄嘴俨然,故名。”独往性幽在志书里还记载,与石竹山相对的前山,“形亦似狮,下有白塔寺遗址,或曰雌雄狮。”
狮子岩上最著名的黄檗文化遗迹就是“自平石”了。狮子岩的西崖崖壁上凿有“自平石”三字摩崖石刻,为隐元禅师所书。石刻之下是一块平整如舟、面积约4平方米的大石。石上可参禅、可打坐。由此可西眺石竹湖,南望黄檗山。崇祯八年(1635),隐元禅师四十五岁。据能仁晃道所著《隐元禅师年谱》记载,这一年,黄檗山的耆旧和黄檗大檀越林汝翥,礼请隐元禅师继席费隐通容禅师离去后的黄檗法席,隐元禅师“力却之”,但“众等虔请再四,许焉。”对于隐元禅师来说,答应走下石竹山狮子岩到黄檗山万福寺作住持,也是一项重要的抉择。为此,隐元禅师也发下大愿。发了一个什么愿呢?“岩侧有块石如舟,游客每以不平为叹。”隐元禅师说,“时节若至,自然平矣。”到了夜里,隐元禅师“跏趺”端坐于石上,“炷香持咒,黙祝龙天:此去黄檗,法道大行,为山林增色,此石可平。”到了第二天黎明,隐元禅师弟子良哉跑来报告师父,“石已平”。隐元禅师说:“不必说,吾祝已徵。”隐元禅师把这块石头名为“自平石”,还写下一首《自平石铭》:“匪石弗平,我心不诚。心既诚矣,其石自平。既平且诚,吾道大行。以此灵验,刻石为铭。”
磨石村里“永安境”
福清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杨锦嵩告诉我,康熙四年五月,施起元离开黄檗山和狮子岩后,曾来到位于磨石村的仙井岩,观摩叶向高摩崖题刻,并且步叶向高诗韵和诗,“登绝顶”题壁,摩崖石刻就在仙井岩山顶。
2024年4月29日,“黄檗摩崖石刻田野调查”走进镜洋仙井岩。镜洋镇副镇长林先锋和仙井岩樱花茶园的何昌伦老师,先带我来到山下的磨石村,在村委会看了从这个村里走出去的老画家黄迪杞的《仙井岩胜境》,之后,走上一条比较狭窄的石板路。何老师说,这条古街就是残留的一段古驿道,村子里还存有几栋明清老宅。因为这里是古时候莆田、泉州、漳州等地通往福州和京城的必经之路,人来车往,这条道路上的石块被足迹、轮迹磨得光滑如镜,石头被磨得圆润发亮,“磨石”这个村名便由此而来。
在磨石村文化活动中心,有一块落款“黄定状元陵园管委会”送给磨石村的“源共根同”的匾额。何老师介绍说,磨石村几乎全村的人都姓黄,是从永泰县迁来的,而永泰是状元黄定的故乡,故有“源共根同”之说。在房屋门牌街头、街尾和官厅,我们走进了“黄氏民居”和一处废弃的百年老号店铺,看到很多充满吉祥寓意的石砌纹样、石雕图案和木雕柱头、门窗,一个村子有没有历史和文化,来看这些遗存就够了。
在磨石村村头,有一棵百年以上的奇特古榕,气根爬满了树下的一间石屋。所以这棵老榕树得名“屋形榕”“石门榕”“拱门榕”,1996年列入福清市重点保护名木。树下乘凉的老人说,磨石村古称壶峰,这里是古代驿道的茶亭,南来北往的人到这儿都会停下来歇脚。从这里进山,翻过山去,就是闽侯界。榕树后身,是一座建于明正德年间的壶山寺,毗邻壶山寺的是一间里社——永安境。永安境石门横梁上雕刻有“永安境”仨字,落款是“天启元年(1621)孟春吉旦”。何老师说,我们之所以来到永安境这里,就是为了看对面的仙井岩,看仙井岩的林壑优美和挺拔俊秀。
聚仙石上儒释仙
2023年夏天,我曾专程来到位于东山马头岭上的仙井岩,在“仙井岩禅寺”周围寻觅摩崖石刻,当时没有向导,加上雨后道路泥泞,就放弃了寻找。这次市里文物部门和镇里领导亲自安排,所以这次进山少了很多周折。
东山并不高,何老师带着我们,把车子开进五帝庙和文昌阁前的空地上。通往文昌阁的小路林荫遮蔽,长满了地衣,两侧的山体布满厚厚的的青苔。住持文昌阁的阿旺法师说,看仙井岩摩崖石刻,就要从这里开始。
站在文昌阁侧身的廊道上,阿旺法师指着一块参天的石柱说,这块高耸的石头,因为像古代官员上朝手持的笏板,所以叫“笏石”。“笏石”上有一处摩崖题刻,看来不久前被人施漆描红。石刻内容是:“仙人遗玉佩,亭立碧山墟。曾迟红日驭,每挂白云裾。雨雪集还散,天风疾仍徐。谁云石作笏,不向帝王居。邑人林汝翥题。”
林汝翥和隐元禅师是同乡、同姓。致仕归乡后,成为黄檗山的重要外护,隐元禅师从狮子岩下来成为黄檗山住持,就是林汝翥和黄檗山的耆旧们力邀所成。在黄檗山龙潭,有林汝翥书写的榜书“灵湫”“潜龙”两处摩崖石刻。林汝翥(1586—1648),字大葳,号心弘,福清万安乡灵得里土堡境人(今福清上迳镇梧岗村)。万历三十四年(1606),由乡荐授江苏沛县知县。因镇压白莲教起事有功,升任四川监察御史,又迁广东琼州道员。林汝翥以不畏强权,大义灭亲著称。明亡之后,在南明政权任兵部侍郎,招募率领民军抗清,兵败后吞金自尽,以身殉国。
阿旺法师带我们来到文昌阁背后的朱子祠,天井里湿滑幽静,抬头便是崖壁间茂密的翠竹。院落东西两头,分别是两块古碑,一块是光绪十八年重修仙井岩文昌阁朱子祠的募缘碑。一块是道光九年所立的“文光射斗”碑,立碑人是“住持僧宝顺”。何老师说,这里原有明代建立的文昌祠和大帝堂,这块碑的碑文里,记载了重修文昌祠和大帝堂的募缘人。
镜洋古称方兴里,清光绪版《福清县志》,记载了方兴里三座寺庙,敛石寺、天竺寺和太平寺,对于前两寺,我写有田野调查的专文发布于“华人头条”。很遗憾,太平寺至今没有找到。这块碑上的“住持僧宝顺”,不知来自哪个寺院,但可以肯定的是,道光时期的仙井岩,就是一个儒释道三教合一之地。
雨里看山事事忙
朱子祠粉墙后的拐角处,就是仙井,仙井一侧的石壁上,有“仙井”二字摩崖石刻。“仙井”里面还有井水,看起来比较干净。何老师说,井水是从岩壁涌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古人认为这是仙人造化,所以称为“仙井”,由于仙井傍着岩壁,这里就被叫作“仙井岩”。
走过仙井,是一条上山的小路,这段路两侧竹林茂密,走不多远,便有一堵巨大的石壁耸立眼前,如刀削斧劈一般,平整光洁。
何老师说,这块石壁叫“翠壁”。抬头望去,竹影掩映的“翠壁”上,有一大块摩崖石刻,落款是“邑人大学士叶向高”。看上去,这块摩崖足有三米多高、一米多宽,纵列8行字,前三列是一段小序:“黄宗军、大琰、茂木、凤起、凤鸣、宗英、梦魁、中立、宗铤、铖铠、元珍,招登仙井岩,值雨小饮(赋)。”看来这次叶向高游仙井岩阵仗不小,列到诗序中的就有11人之多,而且除第一人写了“黄”姓之外,其他人都只是俩字的名字,有可能是叶向高省略了“黄”姓。这些人,也极有可能是磨石村的人。
接下来是雨里看山诗,共有五行:“雨里看山事事忙,相携藉草共飞觞。丹崖百丈云犹落,仙井多年路已荒。胜会期辞元亮醉,浪游应笑步兵狂。登临自是平生癖,湿尽衣衫也不妨。天启元年春仲,邑人大学士叶向高书。”
叶向高这首题诗总体上看还算通俗,只在第五、六句用了典故。第五句的“元亮醉”和第六句的“步兵狂”,“元亮”即陶渊明,“步兵”就是阮籍。陶渊明字元亮,性嗜酒,逢饮辄尽,期在必醉。所以,叶向高写下“胜会期辞元亮醉”之句。阮籍是三国时名士,曾任过司马氏父子的散骑常侍和步兵校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一段仙井岩摩崖,彰显了叶向高的才情和才学。遗憾的是,有些关于仙井岩的志书,可能是释读的问题,把“胜会期辞元亮醉,浪游应笑步兵狂”,弄成了“胜会朝辞元亮醉,浪游应笑步欲狂”。
何老师指着题诗摩崖落款说,叶向高是天启元年“仲春”来仙井岩写了这首诗。而山下的“永安境”仨字,是天启元年“孟春”。何老师说,他感觉题写“永安境”的,就是叶向高。
我在《叶向高——黄檗史上最檀越》一文中,曾梳理过叶向高在福清的时间,万历四十二年(1614)叶向高致仕回到福清。明熹宗朱由校登基后,天启元年(1621)十月再次回北京,入阁为首辅大学士。
从时间上看,天启元年仲春时节,叶向高应磨石村黄姓众人相邀,登临仙井岩并题壁留诗为记。下山后,在磨石村住下休整,一晃就进入了孟春,又为村里的社庙题写了“永安境”。这是有可能的,但也只是一点推测,算作对何老师设问的回答。
自黄檗游至仙井
离开翠壁,我们沿着石阶向上攀登,穿过和尚帽石洞,就算到了山顶。抬眼一看,正是我去年来过的仙井岩禅寺。何老师用树枝拨开石板路上的一个小水窝,露出来一个小脚印,何老师说这是仙女踩下的足迹。
再向前走,就看到一座凸起而孑然独立的石峰,石壁上雕刻着一幅“面壁图”石刻。何老师说,这是匠人们近年根据黄迪杞的一幅画雕刻的。踩着湿滑的泥路走下来,看到树丛里有一块“文物安全责任公示牌”,保护管理的是“仙井岩摩崖石刻”。登上一段台阶,就是石峰的底部平台。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三个一米多高的行书摩崖“聚仙台”,落款是“黄梦麒书。”我觉得这个黄梦麒,也有可能是磨石村走出的人物。
在“聚仙台”摩崖右部,就是施起元的摩崖诗刻,有八行之多。前三行是序文:“康熙乙巳蒲月,自黄檗、石竺、狮岩游至仙井,直登绝顶。因步叶文忠公翠壁间韵,用纪胜迹。”序文后是五行诗:“游遍融山屐齿忙,聚仙石上泛蒲觞。台依北斗凌高阁,笏立中天壮大荒。授我丹砂颜未老,惊人诗句兴犹狂。壶峰别有蓬莱境,醉倚栏杆也不妨。罗浮仙吏邑人施起元题。”
很显然,施起元在黄檗山礼佛参禅并凭吊叶向高故迹后,来到石竹山,观瞻叶向高多次登临石竹留下的摩崖题诗,应是施起元应有之事。之后继续向上攀登,来到石竹山顶上的另一处黄檗道场——隐元禅师静居六年的狮子岩,施起元也许会坐在自平石上,遥望对面的黄檗山。最后一站,施起元来到磨石村东山之上的仙井岩,读罢叶向高翠壁所题“惊人诗句”后,“步叶文忠公翠壁间韵”,在“聚仙石上”挥笔留下“意兴犹狂”的诗句。对于施起元来说,“自黄檗、石竺、狮岩游至仙井”,这是一趟“游遍融山”之旅,更是一次以黄檗道场为缘起的叶向高故迹追怀之旅。
谨以此文,纪念叶向高为黄檗山迎请大藏经并中兴黄檗410周年。
内容来源:2024年8月15日《海峡都市报》“海都新闻”
作者:白撞雨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