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佛学院发布2025年研究生招生简章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重庆佛学院发布2025年研究生招生简章

学院简介

重庆佛学院是重庆市唯一一所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由重庆市佛教协会主办、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管的高等宗教院校。其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到1925年大觉法师在重庆长安寺所办重庆佛学院,迄今已达百年。其后1934年觉初法师将其原所办川东佛教联合中学(1928年)移到华岩寺改为天台教理院。1936年宗镜法师再将天台教理院改为重庆私立中等佛学传习所,1938年春始更名为“华岩佛学院”正式招生。后停办。1992年重庆市佛教协会又在罗汉寺再次创办重庆佛学院;此前1990年,心月法师亦在华岩寺复办华岩佛学院。1995年,为整合资源,重庆佛学院迁入华岩寺,华岩佛学院并入其中。2004年,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重庆佛学院正式成为由重庆市佛教协会主办、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管的高等宗教院校。学院坐落于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村152号,占地面积60余亩,建筑面积约13000平方米,办学规模可达200人。

学院教学条件完善,师资力量雄厚,全新的修学环境能为学生提供理想的学修场所。学院与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设有居士大专班(三年制)、在职本科班(四年制)、本科班(四年制)、研究生班(三年制)。

办学宗旨

重庆佛学院坚持宗教中国化办学方向,以“戒、定、慧”三学为纲,以“智、行、悲、愿”为院训,坚持“学修一体化、生活丛林化、管理科学化”办学思路,以培养爱国爱教、学修并重、正信正行、德才兼备的综合性佛教人才为宗旨。重庆佛学院立足重庆、着眼西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着力打造育人、科研、培训三大基地,逐步形成了“诸宗兼弘、偏重唯识禅宗;四众并摄,传承人间佛教;强化管理,弘扬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

重庆佛学院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并适应我国佛教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业人才,造就广博专精、热爱佛教事业,能够担当教学研究、文化交流、寺院管理的佛教栋梁。

招生计划

(一)招生名额:出家男众10人、出家女众10人

(二)专业方向:禅宗(4人),唯识(4人),净土(3人),天台(3人),部派佛教与阿毗达磨、佛教中国化与人间佛教(3人),贝叶经专业(缅甸语学)、古籍修复(3人)。

(三)学制:学制三年,全日制授课,完成课程学习任务考核合格,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课程设置

(一)专业课:禅宗文献、唯识文献、净土文献、天台文献、阿毗达磨文献、佛教中国化与人间佛教文献导读;

(二)公共课:思想政治、中国思想史、西方思想史、世界宗教通论;

(三)选修课:隋唐佛教研究、禅宗思想研究、净土思想研究、唯识思想研究、天台思想研究、人间佛教、近代中国佛教与地方佛教研究、专业外语。

报考条件

(一)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制度,信仰坚定,服从管理,僧德高尚,志愿投身佛教事业,无违法犯罪等不良记录,无不良生活嗜好;

(二)具备佛学院本科或国民教育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在45周岁(含)以下,热爱学习且成绩优秀,严持律仪,遵守学院各项纪律,能坚持上殿过堂的出家男女众;

(三)身体健康,无残疾与传染性疾病,无婚姻恋爱关系。

导师介绍

道坚法师: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重庆佛学院院长、重庆华岩寺方丈、华岩文教基金会理事长,兼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多所大学客座教授。道坚大和尚热心佛教修持、弘法、文化教育和慈善事业,有《破山海明禅师语录》《中国佛教与社会探论》《净土宗概论》《夔州卧龙破庵祖先禅师语录校注》《重庆忠州佛教研究》等著作出版。

常慧法师:现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重庆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重庆佛学院副院长、南岸区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南岸区千佛寺住持、重庆市政协六届常委。1992年起一直在重庆佛学院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主讲唯识学、戒学。

正澄法师:现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重庆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重庆佛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南岸区慈云寺方丈。曾在中国佛学院任教和主编学报多年,多次参加中日、中韩等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论文。在国内外相关核心刊物,发表有论文、散文、古典诗词等多篇。

张爱林:男,民革党员,宗教学博士,西南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西南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城乡社会综合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梁漱溟研究会会长、重庆佛学院特聘教授等职。主要研究佛教哲学与佛教中国化、宗教与社会治理、民间信仰与乡村振兴。开设“佛教经典导读”、“佛教哲学”、“唯识学专题”、“瑜伽行研究”等课程,在各类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课题、政府委托项目等多项,撰写多项资政报告被市、区各级政府采纳。从事乡村振兴实践,创办勉仁乡村书院,开展“勉仁三乡计划”(乡村教育、乡村治理、乡村产业),探索中国乡村振兴“勉仁模式”,获得重庆市发展研究奖、西南大学优秀教师等奖励与称号。

陈进:男,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哲学博士,法学博士后。研究方向:禅宗思想史、佛教哲学、德国古典哲学。重庆市周易研究会副监事长。在《宗教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代表著作:《禅宗与弘法》(2020年)

单正齐:男,西南大学教授。200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史、中国佛教哲学。已在《哲学研究》《宗教学研究》《佛学研究》《成大宗教与文化学报》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主持、主研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多项。

杨孝容:女,哲学博士,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研究员。2008年入选重庆市第二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宗教学后备人选。主要致力于佛教女性观、民国佛教、西南佛教研究。曾在《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宗教学研究》《法音》等刊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藏教理院与民国佛教研究”及重庆社科基金项目“重庆佛教文化研究”等。

俞学明:女,宗教学博士,现为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教授、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北京市哲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宗教学、中国哲学,主攻隋唐佛教哲学、天台宗研究。出版《湛然研究——以唐代天台宗中兴问题为线索》等著述,主编《中华文明讲演录》等教材,发表《智顗观心论思想述评》《天台智者的判教架构探析》《隋唐佛教“宗派问题”再辨》《“佛教的发展”和“发展的佛教”》《“伯尔曼之思”:从法律信仰到现代性反思——以当代中国“法律信仰”的流行成因探讨为线索》等学术论文50余篇。

杨梅:女,四川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语言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古典文献、佛教文献研究。在《四川大学学报》《宗教学研究》《佛学研究》《中国宗教》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两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多项。

报名方法

(一)报名时间:凡符合我院报考条件者,即日起至2025年6月30日(以报名者所寄报名资料的发件时间为准)可通过来电来函咨询,并索取《报名申请表》,或各大信息平台登载的招生简章及附表复印有效。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二)报考学生应按照报名表格要求,详细填写《报名申请表》,随同其他资料提交学院。经审核符合报考条件后,发给准考证。【材料含:1.报名申请表;2.约800字个人小传(格式不限,内容须含学佛经历、报考动机等);3.身份证明复印件;4.学历证明复印件;5.县级以上医院体检报告;6.免冠僧装二寸蓝底近照3张】

(三)报考学生必须认真、如实填写《报名申请表》,不得弄虚作假。凡不按要求填写,造成信息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四)报名联系方式: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村152号 重庆佛学院教研处。

邮编:400052

联系人:研究生班主任 则量法师

联系电话:18668113134

考试录取

(一)报名审核通过后,发放考试复习资料。考生应按通知规定时间,持准考证到重庆佛学院参加考试。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采取闭卷方式进行,匿名评卷,学院将按照考生的笔试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拟定面试名单,面试成绩于所有面试结束后公布,未参加面试者,视为放弃面试资格。

1.笔试科目:佛学基础知识及写作,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面试内容:回答专业导师提问,内容不限于考生的出家背景、专业素质、佛学知识、思维能力等。

(二)重庆佛学院将按考试成绩,结合考生实际情况,拟定研究生录取名单。被录取的学生按录取通知书规定的时间到本院报到注册,逾期者视实际情况予以处理。

学生待遇

重庆佛学院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不收取任何费用。录取并最终入学的研究生,在校期间学费、食宿全免,学院定期配发僧服、教材,并按月给予一定生活补贴。学习优异者,给予一定的奖励。

毕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根据学生自愿,可回原寺院,或由学院推荐到相关寺院任职。学修兼优者,亦可根据自身意愿,申请留院任职,经学院同意后,由本院安排教学或其他工作。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