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钱汉东:唐山大地震40周年祭


来源:凤凰佛教

唐山地震纪念公园唐山地震博物馆“7·28”唐山大地震,是让我国人民刻骨铭心的大灾难。从1976年到2016年,这场灾难已经过去整整四十年了,但我一直惦记着唐山。今

唐山地震纪念公园

唐山地震博物馆

作者:钱汉东

“7·28”唐山大地震,是让我国人民刻骨铭心的大灾难。从1976年到2016年,这场灾难已经过去整整四十年了,但我一直惦记着唐山。今夏有幸去北戴河休假,便专程去考察了唐山地震遗址,采访了地震经历者,那里的所见所闻,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地震可以毁灭一座城市,却强化了生者的意志和生存的价值。

得知我要去唐山考察,中国作协北戴河创作之家专门为我放映了电影《唐山大地震》。面对惊心动魄的电影镜头,不禁悲从心起,热泪夺眶,我对唐山大地震的记忆被不断地唤起和重构。唐山是一座拥有古老历史的城市。唐朝时,李世民两次东征,均屯兵于市中心大城山,赐山为唐山,唐山由此得名。海外华人把唐山作为故乡,称自己为唐人。唐山震前已是一座沿海工业重镇,人口超过150万。这里还曾诞生了我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标准轨道铁路,生产了我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袋水泥……

我们驱车前往唐山。40年前几乎被地震夷为平地的唐山,变成了一个繁华的都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如劫后再生之凤凰,展翅于冀东之沃野。我们来到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凭吊,首先跃入眼帘的是,高高耸立着的长长的黑色的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纪念墙高7.28米,寓意地震时间7月28日,墙体距水池19.76米,寓意地震年份1976年,显示着逝者与生者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石板纪念墙上密密麻麻地镌刻着在大地震中罹难的24万同胞的姓名,一眼望不到边,凝视着墙上那一个个金色的名字,心想大地震在顷刻间摧毁了一座城市,万千家庭,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威力,在它面前,人类太渺小了。沿着纪念墙,我们默默地走了10分钟。不时有人前来祭扫,几位幸存者正抚摸着亲人的名字寄托哀思,墙脚前零星地摆放着花圈,还有人在墙上的名字旁贴上了鲜花。我在地里采摘了几束野花,恭敬地放到纪念碑前,然后默默地倾听唐山地震遗址博物馆馆长郑湘军讲解有关唐山大地震的那段难忘的记忆——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这个令人悲恸的时间,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大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城市毁了,可以重建;但失亲的痛,却一直深埋在唐山人的心里。每年这一天,还有清明冬至及除夕夜,街口处处烧纸钱,满城火光飞灰,唐山——整个城市笼罩在悼念亡灵的悲哀气氛之中。政府为使百万唐山人有同一个祭地,在地震遗址公园内建起唐山大地震纪念墙——24万亡灵的集体墓碑。

唐山许多灾民受到过上海医疗队的治疗,他们至今心存感激。据地震博物馆陈列的内容介绍,当时全国派出的医疗队达283个,上海派来了53个,人数达2003人,仅次于解放军。

地震博物馆的外面,有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遗址,或墙倾顶塌、或断壁残垣、或铁锈斑斑……烟囱,原高35米,现仅存19.1米,断成两截,上截烟囱套进了下截烟囱里。厂房除中间部分立柱扭曲、倾斜倒塌外,屋架大部落地。当天在现场工作的20人中有11人当场身亡、3人重伤。惨不忍睹的车间遗址,似乎在告诫人们:大自然的破坏力是何等惊心动魄,而我们更要珍惜现今所拥有的一切美好。

唐山市文物局副研究员李子春,今年60岁,采访时,他说着说着就哽咽起来,泪水不住地往下淌。他说,地震那年,他才20岁,正值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地震那瞬间的毁灭,就像是世界末日来临。在剧烈摇晃后的死一般的寂静中,他意外地发现自己还活着,于是从被震塌的墙里爬出来,又先后从废墟里扒出了父亲、母亲、奶奶、姐姐等,但最疼他的小姐姐却永远地离开了他。那时,小姐姐刚从外地调回唐山,上班没几天,还说挣钱给他买一辆飞鸽牌自行车。还来不及为自己还活着庆幸,他又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十指在废墟中扒出鲜血,肩上身上长出毒疮。震后,水井里的水变得黑黑的,他只好去找附近游泳池里的脏水喝。大热天尸体遍地,空气中弥漫着腐臭气味,让人难以忍受。他和一些幸存者忍饥挨饿,寻找生存者,将邻居的尸体掩埋。他找了一条被子亲手将小姐姐包裹好入葬,欲哭无泪。后来解放军来了,一位年长的军官站在路边对大家说,毛主席党中央派我们来救大家,你们受罪了。说得大家热泪夺眶而出,亲人来了,大家有救了。在唐山,几乎家家都有这样悲欢离合、触目惊心的故事,不忍心再作描述,李子春还是属于幸运的。

如今,唐山所有的建筑必须能抗八级地震,防震教育也是深入人心。受访者告诉我,震后人们说的最多一句话是“活着就好!”只要活着,记忆和经验就存在着,一切还可以从头再来。经历过大灾大难,唐山人变得更加平和与包容,他们说,想想逝去的亲友,再大的困难也算不了什么!

唐山抗震纪念馆参观出来,仰望高高的唐山抗震纪念碑,主碑高30米,由4根相互独立的梯形变截面钢筋混凝土碑柱组成,犹如伸向天际的巨手,象征人定胜天。碑身四周高1.5米处,为8 幅花岗岩浮雕,象征着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碑文,大气磅礴,凝重隽永,记载着大地震给唐山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成为脑海里始终抹不去的悲痛记忆;地震也锻就唐山人特有的顽强生命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成为人生道路上前行的动力。

纪念碑和纪念馆都以“抗震”为名,彰显人类的力量与伟大,这是时代的产物。我觉得如果改用“地震”更为适当,天人合一,能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唐山大地震几秒钟内就天崩地裂般将一座城市变成天昏地暗的废墟,渺小的人类用什么去抵抗?事实上很多时候,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大自然灾害面前。

建筑是时代的真实记录。新唐山古老而又年轻,它从一片废墟中崛起,建筑群体和景点景区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朴实无华,简洁大方,充满了勃勃生机。地震遗址已成为唐山文化的重要内容,核心是反映人的本质与追求,它对于防止地震灾害有借鉴作用。

地震纪念墙边种植了一片纪念林,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生命之树常绿。我们今天纪念震惊中外、有史以来为害最大的唐山大地震,体现的正是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关爱。

2016年7月18日于汉风东韵堂

[责任编辑:于发文 PFO005]

责任编辑:于发文 PFO005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