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千年古刹南普陀寺


来源:凤凰佛教

在福建省厦门市东南,有五座横插天地的山峰,象五位阅尽人间沧桑的老人在翘首遥望苍茫的大海,因此得名为“五老培”。在五老峰麓,有一座千年古刹棗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建于唐朝末年,当时

千年古刹南普陀寺(图片来源:资料图)

在福建省厦门市东南,有五座横插天地的山峰,象五位阅尽人间沧桑的老人在翘首遥望苍茫的大海,因此得名为“五老培”。在五老峰麓,有一座千年古刹棗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建于唐朝末年,当时称泗洲寺。宋治平年间(公元1064—1067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才得到重建。从此香火兴盛,名僧辈出,成为规模宏大的闽南名刹。

重建后的寺庙,寺内主要供奉现世音菩萨,又位于观世音菩萨道场普陀山之南,故称南普陀寺。

1924年,住持转逢法师打破师徒相承的旧制度,推行宗教改革。南普陀寺订立了20条规约,实行十方选贤制,规定住持僧由全寺僧人选举产生.三年一换,不得连任两次;重大事务由寺内四寮共议,住持不得独断专行;每任住持僧不得把自己的徒弟安排在寺内任重要执事。转送法师身体力行,从此南普陀寺改为十方丛林、吸引了各方高僧,继转逢后历任住持有会泉、太虚、常惺、性愿、会觉、慈舟、广心、妙湛等,他们都是中国近现代佛学史上有影响的人物。

1927年,太虚法师应邀任南普陀寺住持,创办了闽南佛学院,该院除教授佛学、国文外,兼设日文课。来此讲学的有爱国僧人弘一法师(李叔同)以及厦门大学教授,培养了一批佛门弟子。抗战时,佛学院校日军炸毁,多数僧人逃亡内地和海外。新加坡宏船法师、菲律宾信愿寺住持瑞金法师,马来西亚的竺摩法师等,都曾是这里的学生。1985年5月17日,停办多年的闽南佛学院举行隆重的复院典礼,招收了青年学僧80名,其中预科班学制二年,本科班学制四年,南普陀山方丈妙湛法师出任院长。

南普随寺规模宏伟,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等.两旁有钟鼓楼、禅堂、客堂、库房,另有闽南佛学院,佛教养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寺后近年新建“太虚大师纪念塔”。整座寺院气势宏伟,错落有序;殿堂雕龙画栋,黄瓦琉璃,金碧灿烂,殿堂一新,法像庄严

南普陀寺山门前是一放生池,池前宽阔的草地,曾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练兵场。山门上悬挂着“南普陀”三个鎏金大字,为清朝吴铁山所书,门前榕树如盖,浓萌密布,每当四月,木棉树红花似火。

天王殿内,四大天王塑像分列两侧,中间供有弥勒佛和韦驮塑像,弥勒佛正中盘坐,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裸腹,笑容可掬。背后是手持降摩杵的护法韦驮像,十分威武。

天王殿后是全寺最宏伟的建筑大雄宝殿,重建于1921年,是一座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龙凤呈样等磁画,色彩鲜丽,金碧辉煌。殿内供奉三世佛及千手千眼观音像,雕塑工艺精湛,为塑像之上乘。殿内路上有“清影摇风”,“楚江秋吟”等山水乌画,以及“禅河沐浴”、“六年苦行”等释迦牟尼诞生及修行的壁画。

大雄宝殿之后是寺内最有特色的建筑大悲殿。大悲殿是明代惠安王益顺设计的,1930年大虚法师在华侨资助下重修,原为木结构,白蚁侵蚀严重,1963年厦门市政府把木结构换成钢筋水泥结构,增加了1米高度,其余保持原貌。这是一座八角亭式建筑,顶部三重飞檐,由下向上逐层向内收缩,每层檐顶都是八角形,角上雕着龙尾。殿顶正中立一葫芦宝塔,塔顶两边雕着龙头。整座建筑,如龙腾空。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态各一,各臻其妙。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

最后一座殿阁是藏经阁,建于1936年,为两层楼式建筑。

楼下为法堂,悬挂着四幅古代虞旁的真迹墨宝,是十分珍贵的书法艺术作品。楼上收藏着上万册佛经和大量文物珍品,其中以28尊玉佛最为珍贵,又称玉佛宝殿。这28尊玉佛神态自如,姿势各异,且用缅甸玉石雕凿而成,精美绝伦。还有一座白瓷观音,是明代福建德化巧匠何朝宗塑造。自古以来德化就是中国主要陶瓷产区之一,产瓷器称“建白瓷”流传海外。何朝宗是明代瓷雕名家,善雕观音。他技艺高超又作风严谨,一生只雕成十八尊观音像,南普陀寺收藏的就是其中之一。这尊观音造型别致,头发披肩,神态安然地半坐半躺在山石旁休息,生动逼真,线条流畅自然,是瓷塑艺术中的珍宝。

所藏佛经中,有影印的宋代《碛砂大藏经》、日本的大正新修《大藏经》13520卷,日译明版仿宋木刻大藏经。还有明代祟祯年间性旭和尚等人血宝《妙法莲花经》、弘一法师亲书的《佛说阿弥陀经》。还有郭沫若、胡子昂、胡厥文、丰子恺、赵朴初的题词、诗文。

藏经楼里还收藏有元朝时期的七佛宝塔、宋代的古钟、香炉、明代铜铸八首二十四臂观音、近代木雕“五儿戏弥勒”、杨木如意,都有较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

南普陀寺及周围还有不少题刻,为这座千年古刹增彩。

藏经阁阁后的悬崖上有巨大的“佛”字石刻,高1.4丈,书法雄劲,为光绪时(1875年)寺僧振慧所书。不远处有明代抗倭名将陈第、沈有客的石刻,全文是“万历辛丑四月朔,三山陈第,宛陵沈有客同登兹山.骋望极天,徘徊竟日”。另有爱国将领蔡廷锴手书“大好河山”遗迹。

南普陀寺的素菜也久负盛名,原料除面筋、粉干、豆制品、蔬菜、香菇、木耳外,还配以闽南特产荔枝、龙眼、芦笋等,味道清新鲜美,色、香、味、形俱佳。1962年,郭沫若先生游览了浙江舟山普陀山后,又来到厦门南普陀寺,在品尝素餐时,看见一道风味独特的素菜,有半片香菰沉于碗底,犹如半月沉江,就即兴题诗一道:

我从舟山来,普陀又普陀。天然林壑好,深憾题名多。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窝。三杯通大道,五老意如何。

南普陀寺不仅是全国重点寺院,也是厦门八大风景区之一。这里一年四季郁郁葱葱,美丽如画。每年都有上百万中外游客香人前来游览朝拜。海内外佛教徒常欢聚一堂,进行各种佛事活动。僧人们表示,要树立正信,依法修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行动,为人类社会多作贡献,使佛法发扬光大。

点击进入南普陀寺网站

[责任编辑:邢彦玲 PFO003]

责任编辑:邢彦玲 PFO003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