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佛教概况
2015年09月08日 16:00
来源:凤凰佛教
广州是海上丝绸的发祥地,也是佛教从海道传入中国的初地。三国孙亮五凤二年(255),西域人支疆梁接到广州从事佛经翻译,是目前所知佛教传入广州的最早记载,从此佛教在广州流传千载。1956年,广州市佛教协会
广州是海上丝绸的发祥地,也是佛教从海道传入中国的初地。三国孙亮五凤二年(255),西域人支疆梁接到广州从事佛经翻译,是目前所知佛教传入广州的最早记载,从此佛教在广州流传千载。1956年,广州市佛教协会由广州佛教界代表人士姚雨平居士(北伐军总司令)和觉澄法师发起筹备,于1958年9月1日正式成立,至今已有57年历史。协会首届、第二届会长为姚雨平居士,第三、四、五、六届会长为云峰法师,第七届会长为光明法师,第八、九届会长为耀智法师。
据文献记载,广州历史上曾有寺庙约250间。广州解放前夕至解放初,全市有佛教寺庙55间。目前我市有僧人约300多人,佛教信众约70万人,有佛教活动场所28间(含正在筹备的场所),分别为六榕寺、华林禅寺、大佛寺、海幢寺、华严寺、倚岩寺、莲花禅寺、华峰寺、隆华寺、圆通寺、长寿寺、无着庵、陶轮学社、福胜庵、宁隐庵、法雨寺、正果寺、佛世山庄、金刚禅寺、佛协道场、东方寺、眉山寺、龙凤禅寺、百花古寺、万寿寺、六榕宝寺、海云寺、石门禅院。其中六榕寺、华林禅寺、大佛寺、海幢寺为千年古刹,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六榕寺塔,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大佛寺大雄宝殿、万寿寺天王殿。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华林禅寺五百罗汉堂、海幢寺大雄宝殿和塔殿。
第一,历史悠久,是海上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是海上丝路的出发点,其中佛教文化的交流是其中闪闪发光的核心。广州地处岭南,滨临南海,自古就是海上贸易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和前沿,也是佛教入华之重要孔道,有“海滨法窟”之称。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海路来粤梵僧为支畺梁接,他于孙吴五凤二年(255)抵达广州,并译出《法华三昧经》六卷。此后来自天竺(古印度)、锡兰(斯里兰卡)的僧尼,络绎不绝,相继于道,或来岭南译经传法,或经广东北上南京、西安等地弘教化众。据有关史料,自三国至唐500年间循海道往来于中印之间的中外高僧有46名,上千年来沿着海上丝路进行佛教文化交流的无名僧不计其数。其中,中国禅宗初祖达摩在广州登岸,创立西来庵(今华林禅寺),弘法禅法,为禅宗的发源地。
第二,底蕴深厚,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是禅宗的发源地,禅宗初祖达摩、六祖慧能均在广州弘法。此外,历代高僧辈出,诸多佛教经典均在广州翻译和传播,在岭南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比如,明清之际,岭南大地出现了高僧天然禅师函昰(1608-1685)为核心的“海云诗派”和“海云书派”。天然禅师素具文学才华,又培养、团结了大批诗僧文士,因而形成了一个以他为精神领袖的文人集群,清初岭南三大士均为其门下弟子。天然及门下弟子中能诗者多达128人,这“可能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诗僧集团”。
第三,贡献独特,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辛亥革命时,有些广州佛教人士,也积极参与革命,如太虚大师被称为“革命和尚”。此外,著名的南社有4个和尚:即李叔同、铁禅、黄宗仰、苏曼殊。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来粤禁烟时,在大佛寺内设立“收缴烟土烟枪总局”指挥禁烟工作。1926年5月22日,周恩来在大佛寺主办了为期两个月的“高级政治训练班”,亲自担任班主任,吸收了50多名从第一军及其它部门被蒋介石排挤出来的共产党员进行学习,培养高级政治干部,以满足北伐军政治干部的需要。广州市佛教大部分寺庙房产被拍卖,以筹集军饷用于北伐,作出独特的历史贡献。
第四,风景殊胜,是羊城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建筑和园林本身就是一道厚重而靓丽的文化景观,其幽静的环境、浓郁的禅意,吸引历朝文人墨客聚集,吟诗赋词,传颂千古,留下一段段美好的历史传说和人文佳话。以羊城八景为例,诸多佛教景观成为重要内容,如宋代羊城八景中蒲间濂泉、光孝菩提、大通烟雨,是指白云山蒲涧寺、光孝寺、芳村大通寺。又如元代羊城八景大通烟雨、蒲间濂泉、景泰僧归系佛教景观。此外六榕寺、大佛寺、长寿寺、海幢寺、华林禅寺皆是历代风景名胜。
[责任编辑:李雅莹]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