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慧法师:印顺导师对本生谈与西方净土思想的抉择
2009年11月05日 15:26慧海佛教资源库 】 【打印共有评论0

三、印公有关“西方净土”之思想述要

关于净土的部分,印公著作中着墨极多,特别是他的〈净土新论〉与〈念佛浅说〉、〈东方净土发微〉,已将他对大乘净土思想的看法,说得极为清楚明白。由于中国佛教以“净土宗”之声势最为浩大,净土宗(与日本的净土真宗)又是以西方的弥陀净土为主,所以印公观点对“净土宗”传统思想的冲击也最大。故有关东方药师净土、此方弥勒净土等方面之印公观点,本文先略而不谈,此下单从“一般净土”到“西方净土”,撮要归纳如下,:

一、他是从全体佛教而非一宗一派看待净土思想的。

二、一切众生都有寻求更美好环境之愿望。净土思想也是此一愿望的呈现。

三、大乘佛教的特色在于:不但要使得“众生清净”,而且要使得“国土清净”,基于后者的缘故,大乘必然会出现净土思想。

四、即使如此,佛教的净土依然有不共世间、净化世间的特色。总的来说,这特色就是:“无我我所”。也因此,净土不同于一般宗教所向往的天国;印公导师在〈求生天国与往生净土〉一文,就进而区分出这种大乘易行道与一般天道思想的差别:

(一)依天国思想,上帝与人是造物主与受造物的关系,人当然是不可能与上帝平等的。但依佛法缘起论的“平等”义,不但众生平等,而且圣凡也是平等的;净土中的所有圣凡人等,都是平等而无阶级区隔的。佛菩萨诸上善人,是净土行者的老师,而非“造物主”。

(二)净土不比一般人所向往的天国:往生净土,只是找一个客观环境更适合修道的进修所,而非如其它宗教,以上生天国为终极目标。笔者以此常譬喻“天国与净土”的差别为“移民与留学”??移民的人已与此土无关,留学的人却只是要寻求更好的学习环境,学成还是要回归故国,以回馈乡土。同理,生天者已与此间脱离关系,但求生净土者依然念念在“得不退转”以“回入娑婆”。

(三)求生净土,只是学佛过程中的上升,但依佛法的流转律而言,上生天界,还是会因福尽或寿尽,而退堕到欲界;甚至有可能因过去恶业成熟或邪见的因缘,而退堕三恶趣的。

五、大乘开展出“十方现在有佛”的观念。依大乘佛教“严净国土,成熟有情”的理想,当然,十方诸佛在摄受众生时,也都是有“十八圆满土”的。但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则因其名而取胜:

(一)阿弥陀,梵语amita,是“无量”义。阿弥陀佛,即无量佛。在一切佛中,首先得到名称的优势。在大乘佛法的“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的意义中,阿弥陀佛之所以为人所特别赞叹宏传,应有此重要理由。

(二)在梵语amita的后面,附加abha而成amitabha(无量光),光明是人类的企盼,落日则是光明藏,是一切光明的究极所依。而佛法是以寂灭为本性的;故以“落日”意象的“西方”隐喻光明的希望,以及“必趋于灭”的涅盘。导师在此部分接纳欧日学者来自语言学与神话学研究的看法,认为这与“太阳崇拜”有关。当然,这也是最引起净土宗反弹的地方:

光明,在一般人看来,是象征快乐、幸福、自由的。佛法的智慧光,即含摄福德庄严的一切自在、安乐。依世间说,世间都希望前途是光明的,是无限光明的。无限光明──幸福、安乐、自由的希望中,充满了无限的安慰,这是人类的一致企求。

这是太阳崇拜的净化,摄取太阳崇拜的思想,而于一切──无量佛中,引出无量光的佛名。

(三)在梵语amita后面,附加aus而成amitaus(无量寿)。这与“佛寿无量”的大乘思想有关。而这种思想,又是因应于人对“无限寿命”的欲求而来:

无量寿,寿是生命的延续。众生对于生命,有着永久的愿望。因此、耶教教人归依上帝得永生;道教教人求长生不老。人人有永恒生命的愿望,这是外道神我说的特色。人类意识中的永恒存在的欲求,无论是否确实如此,但确是众生的共欲。这在大乘佛法中,摄取而表现为佛不入涅盘的思想。不入涅盘,即是常住,也即是对于众生要求无限生命的适应。

六、由东方阿粊佛净土到西方阿弥陀净土,宛如从日出到日落,分别代表“由初发菩提心到终成圆满佛果的完整历程”。菩萨行者,不宜偏求佛果,而忽略过程。

七、佛法以“自力解脱”为正常道、难行道,以“他力度化”为方便道、易行道。但“他力度化”的净土思想,如何能在“自作自受”的因果律中得到合理的解释?立基于“缘起”的见地,印公以为:“互相增上、互相损益”的增上缘义,是可以纳入考虑的。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昭慧法师   编辑: 邢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