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与宗教的和谐一致
2009年03月28日 21:24 】 【打印已有评论0

3 两者的作用机理是相同的。艺术和宗教两者的精神本质都是通过对生命的研究,实现对人的本质的认知与反思。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和本体,艺术要反映社会生活,必然把社会中的人,作为自己反映的物件。丹麦文艺理论家勃兰克斯把艺术创作看成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艺术家们通过对人的整体的把握,通过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注,用心血塑造出优秀的艺术形象,反过来再表现人的自我意识,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探求和展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宗教虽然以神灵和通往虚无缥缈的天国为出发点,探讨神和人的关系,但实际上却落脚于人间社会,是现实中人的行为和人生的终极意义的镜像。对灵魂的找寻,对自我的思考,是宗教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这种对人自身进行认识和探究、对人生本质进行追求的途径,宗教无疑是和艺术高度契合的。

4 二者的理念是高度契合的。宗教与艺术审美都会使人产生一种超脱表像世界的精神陶醉和满足。宗教情感和艺术情感在探讨人类的生与死、善与恶、灵与肉问题的同时,还着力探索人们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藉以弘扬人生的真谛,如真、善、美等等。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美的特质可以打动人的情感,愉悦人的精神,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升华人的审美理想;宗教亦然,带着原始本原冲动的宗教情绪,始终在净化、飞升等的心理抚慰作用之下感化和规范世俗的人生,修正及引导人类精神的憧憬和幻想。所以,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有善待父母、行善、互相帮助、不杀生、不邪淫、不妄语、言行一致等等的戒律。可以说,宗教和艺术,在对道德观的建立和人的心灵的救赎层面上殊路而同归。二者均以情动人,因信仰聚人,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完善。

5 融合才是二者发展的趋势。从最初的以宗教意义占主导的原始艺术到当代艺术,艺术的发展可以说已经离不开宗教的元素,而宗教的传播也离不开艺术的支持。可以说二者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分离的混合体。

义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都是利用宗教题材为契机,把圣母与耶稣人性化,反映真实生活,表现出追求“真、善、美”的人文理想。而他们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被宗教信徒奉为真神的化身,成为宗教教义本身。在中国,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石窟艺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其目的是为宣扬神佛的神明与智慧,劝人改恶从善,严守教规等宗教意义。但是某些具体的片段如《张义潮出行图》《宋国夫人出行图》等,那些壁画边角上的飞天形象,下部的供养人形象,都超出了宗教教义而直接反映当时的生活内容,集艺术价值之大成。人们能够从庄严肃穆的本尊大佛身上,看到胸怀宽广、博大精深的智者形象;能够从慈祥的观音菩萨身上,看到贤慧婉丽的女性形象。这些都是艺术与宗教的融合所带给我们的崭新体验。

宗教与艺术不仅在历史上攀结于一起,在当今社会里更加形影不离。当代西方的基督教教堂多建成现代派建筑的样式,从外观看同传统教堂建筑截然两样,人们可以在那里听音乐、喝咖啡,聊天,因为这样才能更容易把人们吸引到教堂里来。现代的宗教歌曲开始采用民间曲调或民间说唱形式,因为这样的民间曲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易唱易学,有利于对信众数量的保存。从融合的程度上来说,现代的艺术与宗教的融合是更加深刻的。因为这种融合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相互借用这一层面之上,而是源于宗教与艺术本质上都是建立在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之上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源自人类本质的相同性的契合。现代艺术主要功用之一,就在于它用艺术的手段,对于未知世界进行预期的干预。艺术家利用艺术为历史的发展模拟、探索着前进的轨迹和方式。而这一点,正是宗教存在的根本目的和发展的基本途径。

正如上届世界佛教论坛所宣导的那样,“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对于“天人合一”的和谐意蕴的追求,对于人在灵魂-自然-社会三个维度上建立更高层次的和谐探索,无论是宗教还是艺术一直都在为之努力,以谋求新的发展途径。“和谐世界,众缘和合”。艺术与宗教,从来都是和合的。

李大钧 

百雅轩文化艺术机构董事长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李大钧   编辑: 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