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达摩禅法在中国的学修体系
2009年03月28日 22:55 】 【打印已有评论0

《楞伽经》

唐朝道宣法师作为达摩祖师的法脉传人和传记记录者,在其《唐高僧传》中记述了《楞伽经》。慧可传承了菩提达摩的禅法。唐道宣记载:“达摩禅师以四卷《楞伽经》授可,曰:‘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

佛教的所有经典中,唯有这部经最能彰显禅宗的义理。此经开始于佛和大慧菩萨的一段问答,然而佛并没有正面回答那些难以理解的,寓意含混的深密难知的问题。但是,他以禅宗公案的形式阐明了以禅的自证境界摄心,来揭露和摒弃那些原因不足而且晦涩难知的问题,从而传承印心之法。此经也阐释了开悟时的心理状态,并解释了开悟时生理层面的状态。以出世间的智慧阐释了诸法性空,实相无相的义理。指出开悟是殊盛的转识成智的状态。 

此经在心理层面基于“阿赖耶识” ,即先天具有的“如来藏”,作为一种隐密难知的流转生死的种子源,保存了所有的种子。这些种子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一种潜在的力,促成众生起惑造业而流转生死。这些颠倒妄想止息了;才能见性成佛。

菩提达摩的教法

菩提达摩的教法被认为是:“超越世间分别,离诸染着的引导开悟的教理”。这也是《楞伽经》中所强调的大乘佛教唯识学派的思想。他相信世间的语言文字是不能如实和有效的表达真理,即若夫超物相承者,即得之于心,则无所容声矣,何言语言文字措其间载。这就是以心传心,不立文字。也是经中所云“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和“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旨归。《楞伽经》强调了通过凝注壁观,明了自心,见性成佛的方法。当禅修者深观而自己悟入实相的时候,就能舍妄归真,自性显了;无有分别,寂然无名;这才能明心见性。在《楞伽经》中有很多可供“坐禅”参考的方法。所记载的“二入四行”就涉及菩提达摩的禅法。

达摩禅师通过机锋转语的形势来接引修行者。比如一次他的弟子慧可来到他跟前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曰:”将心来,与汝安“;慧可曰:”寻心了不可的“。师曰:”我与汝安心竟“。 这就是一个禅宗教授禅修方法的一个很有特点的案例。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大悟法师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