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与佛教教育的发展
2009年03月29日 12:42 】 【打印已有评论0

由于现代人类生活日趋繁琐,社会益见复杂,而文化水准亦逐渐不断提高。不能单纯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必须的知识与技能,设立高等院校是专门从事教育的必要。教育是前人生活的经验,加以选择,取其精华,作为教材。同时组织一个特殊环境──学院形式或大学形式,选择受过专门训练人员──老师、讲师、教授;指导从事某种事物的活动,而成为学校教育的开始。在特定的制度下,如高级佛学院、佛学研究中心等教育架构组织,作为培育弘法之专业人材。

二、佛教教育的特色

释迦牟尼佛本身,就是一位教育家。即是其所证悟宇宙人生之真理、所说之学说──佛学,就是一门很好之教育。

 佛教的教育思想,不单只是启示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同时说明人类道德的现象,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德行关系,和确立人生所应有的社会责任观念、道德行为、以及道德理想。故佛教教育,是以智慧之开拓为程式,以觉性之显现为目的。其道德观念不仅是消极地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贪、不嗔、不痴,彻底消除人们心理与行为上的不良习惯,还积极树立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等纯正的思想与行为。

佛教之教育内容,不单只是宗教的信仰,同时极具逻辑性之科学、思想性之哲学、和宣导人类道德的教育学。这种以智慧为体、以道德为用的教育学,目的在使人类由道德教育的刺激,引发其内在的智慧,去觉悟宇宙人生的真谛,再从宇宙的原理,推求一连串形而上学的人生价值与道德本义;进而导人生于至真、至善、至美。既含有社会教育潜移默化之功,复具有道德伦理教育薰陶的作用。当然,也具备学校教育的计画和组织、理想与抱负。不但适应于任何社会人生,而且适应于任何国家民族;若能实践佛教教育,必有助于现代教育之推行,互助发展而相得益彰。

三、高等教育与佛教教育之互动

目前中国佛教教育体制,多方面都未能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的形势。佛教融入社会之中,共同为大众的利益,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共同承担社会进步的责任。所谓社区服务,或者说佛教应如何步入到社会之中,佛教慈悲喜舍之精神,不只是宗教弘法与福利救济而已,还要积极地参与社会事务,维持社会正义等等责任。不单只是停留于过去‘传戒、传法、义务探访病人、社会服务’等传统作法,必须从福利性活动或公益性活动中超越出来,积极地投入社会事业之中,来挽救被迫害、饥饿、穷困的生命。这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性的佛教实践问题,牵涉到佛教本身宣教弘法、培育僧材等问题,因此僧伽教育质素之提升是多方面。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心慧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