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与佛教教育的发展
2009年03月29日 12:42 】 【打印已有评论0

内容摘要:爱因斯坦曾说:‘智力上的成绩,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这句话精辟地描述了高等教育与佛教教育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本文在分析这两种教育特色的基础上,主要阐述如下两个问题:一方面,佛教教育侧重于德、智、体、群、美、甚至知情意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和生长,以建立人的真理生命,为高等教育提倡全人教育的理念储备了有益资源;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从收生、学科、编制、师资的选用以及在平衡‘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者之间的关系上拥有十分丰富的资源,为推动佛教教育的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最后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才能使佛教教育超越历史、面向未来、融入社会、走向世界。

关键词:高等教育 佛教教育 管理体制 教学体制 德智并重 

生理学家以为,教育能够帮助个人适应其生活环境;心理学家认为,教育是改变人类行为的工具;社会学家说,教育是社会组织的一种功能;哲学家则认为,教育是发展人类潜能的过程;在政治家的心目中,教育是达到政治理想的手段;教育家坚信,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知识的灌输、专才的培训;而佛教教育侧重于启迪人生的智慧,通达宇宙人生的真理,提升生命的质素。……由此观之,古往今来,人们从不同的层面理解‘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本文在分析高等教育与佛教教育特色的基础之上,探讨两者之间的互助发展,以期推动身、心全人教育的理念。

一、高等教育的特色

学校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而且是上卸下接的,与那些无意义、无目的,只赖在偶然机会中寻求知识的社会教育绝对不同。因为学校教育,不止是可以提高知识水准,还可以培养个人意志与技能;因此一个国家是否进步与富强,要视乎其所实施的教育制度,是否进步与健全而定。

目前高等教育定位,是以完成中学预科或是内地高考程度以上,必须继续进修任何专上学院、或教育学院、或是任何一所大学,不论选读任何专业课程或学位课程,都属于高等教育之范畴。

« 前一页123456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心慧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