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如来寺弘法功能与展望
2009年03月28日 22:53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已有评论0

佛陀在世时,每天以托钵、行脚、教化等作为修行;舍利弗以兴建祇园道场作为修行,阿难尊者以侍奉佛陀作为修行,大迦叶以自我头陀为修行,迦旃延为了弘法与人论议为修行,富楼那以到偏远地区弘法作为修行,优波离以为人作务为修行,周利盘陀伽以拂尘扫地为修行。中国的禅师们,如百丈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为修行。当然念佛、诵经、参禅也是修行,但这些圣贤大德明确地告诉我们,搬柴运水皆是修行。

修行不只是在经典或在口头上,而是必须落实在生活上。现代的修行,应讲求生活化,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是教材、教育的机会。无论从事哪一种行业、于社会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处处是道场、人人是老师。清楚了达各自的社会责任,担负起实践人间净土的愿心,不以忙为苦,不以劳为苦,不以无为苦,不以恼害为苦,不以娑婆恶浊为苦,方为真正的修行。

4. 寺院——现代学校化

一间寺院所带给人的感觉是肃穆、庄严、清修的圣殿。自古以来,寺院就是代表传法、办道的地方。寺院本身慈悲为怀,方便为本,所以贫苦时可以向寺院求援;生病的时候能住在寺院治疗;寺院也对于民众有物质救助的功能。这些观念辗转传递到西方,不少巴西人因需要清修亦会前来寺院求宿。因此,就产生了一些错误观念:年老了要到寺庙找一处安老清净的地方,放假了要住寺庙享受宁静,有法会要到寺庙吃斋拜拜,无形中寺院变成了公寓、饭店式的地方,或养老院、度假村,失去它原有的传教、办道的功能。

如来寺以具体发挥寺院的功能,设立图书馆供人阅读典籍;设视听中心、简报室介绍佛教文化史迹;有会议室可以研讨、座谈、开会;有讲堂可以布教弘法、办活动来引导人心向善,以达净化民心的功效。

另外,继2003年如来寺开光落成之后,为落实本土,如来寺着手筹备如来佛学院,希望给予对佛学乃至中国文化有兴趣的当地人士,提供一个完善、严谨的学习空间,也为佛法弘传南美洲,培养本地弘法人才。亦有假日都市佛学院、监狱布教、生活体验营、禅修营、义工激励营等。

佛教要在巴西扎根,必然要因应时代潮流,一切设施不但需要保留原有的淳朴与传统,弘法功能更要现代化。从佛法「现代语文化」,走入时代,走入乡镇,乃至贫民窟,使佛法能广泛流传并受用。从传教“现代科技化”,节省时空、人力,应用方法,达到最高效率与成果,增加民众对佛教认识的媒介。从修行“现代生活化”,以服务、奉献、精进、耐劳作为修行,以生活作务为修行,以六度作为修行。从寺院“现代学校化”,使寺庙发挥多项教育、文化等功能,为大众服务,不但是只有观光客度假休闲的好去处,也要能培育莘莘学子,充满人文气息,提供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三、巴西民族性之特色

在巴西,对东方文化的接受度虽然很高,也不会有歧视黄种人的问题,但是对于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上,还是有显著的不同。以下提出几点,就巴西如来寺在弘法的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东西方文化差异,以“饮食”、“衣着”、“对待”等作为参考:

饮食:1. 巴西是全世界第一大的牛肉外销国,巴西餐当中,肉类是主食。要他们放弃传统、禁肉素食,除非医生诊断必须减少动物蛋白质的摄取,要不就是少数基于环保的观念,认同素食的优点。2.巴西贫富悬殊,65%民众每个月靠底薪(约250美元)维生,甚至只有靠打零工补贴家用。但并不因为贫穷而节俭,反而更浪费、更不懂得惜福。3. 啤酒是巴西人几乎每餐都不可或缺的饮料,酒后驾车肇事,也是造成死亡率最高的因素。以上与饮食习惯相关的三点,跟中国佛教在事相上所要教育的背道而驰。佛教因为慈悲、不忍众生苦而提倡素食;因为了知“一饭一菜,当思来处不易”所以懂得感恩惜福;因为佛教五戒中,饮酒是会扰乱心性,侵犯他人而犯下根本戒,所以受持饮酒戒,利己利人。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释妙上   编辑: 李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