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如来寺弘法功能与展望
2009年03月28日 22:53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已有评论0

内容摘要:巴西民族有许多异于其它西方人之处,尽管没有先进国家的进步与繁荣,但它的几个大都会,如圣保罗(S?o Paulo)、里约热内卢(Rio de Janeiro)、古里奇巴(Curitiba)市的生活水平、模式乃至消费,都不亚于第一世界的紧张与压力。然而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社会道德沦丧、治安不良、政局腐败的影响下,尽管巴西人的性格乐观洒脱,但随着天主教、基督教教条式的宣教已不再使人信服,亦不能指引生命意义的价值之同时,又因受到欧美佛教盛行的影响,如铃木大拙、达赖喇嘛、一行禅师等,在媒体、演艺圈所带动的佛教旋风,不论是潜心禅修,亦或向往密宗的神秘色彩,还是受宗教领袖个人魅力之影响,都逐渐带动了巴西的学佛风气。

但是,宗教应扮演的教化功能,实质上并未彻底展现出来。有太多的社会变迁、文化差异、思想鸿沟的因素,导致传统宗教停滞在某年龄层或社会阶层的心灵慰藉,未能实质发挥它的社会效益。社会上部分的宗教活动,反而脱离不了怪力乱神的需求,亦是信仰者在精神压力、挫折、困惑下的反应。在都市化、人口密度高、流动性高以及全球化、信息的频繁交流的现代社会体制之下,每个人的宗教属性似乎并非恒久不变,必然各自建立不同的人际关系,且一样的会面临人生意义及终极问题。如何使看似出世、与世无争的信仰基础,以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透过入世、现代、积极、正向的引领找寻他们所要寻找的答案?本文将试图介绍佛光山人间佛教在巴西十多年来如何因应当地民族性,在弘法度众上所做的哪些适度调整、创新后,所提供的实质效益。

本文选择佛光山人间佛教以如来寺在巴西的发展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希望能提供学界深入研究佛教在巴西的型态、探讨文化差异中融合的特色,更希望教界能谆谆善诱,以正信正知辅导教育当地淳朴的人民。于1992年成立如来寺后,佛光山人间佛教试图推动在南美洲的文化、教育、慈善、共修事业,将佛光山的各项社会教化福利事业导向现代化、制度化,为巴西人开辟一条不一样的生活哲学。

关键词:文化差异 佛光山 人间佛教 巴西如来寺 弘法现代化

一、序论

要了解巴西的民族性,须从其建国的历史来分析。16世纪30年代葡萄牙派远征队在巴西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总督。1807年拿破仑入侵葡萄牙,王室迁往巴西。1822年9月7日王室后裔宣布完全脱离葡萄牙,和平独立,自立为王,建立巴西帝国。1889年11月15日推翻帝制,成立共和国。1964年巴西军人政变上台。1985年3月军政府将政权还给民众。[1] 1989年11月15日,巴西举行了近30年来第一次全民直接选举。巴西政党政治的发展在拉丁美洲国家中是十分特殊的,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激烈的革命,从传统过度到现代,从帝制转为共和,文人政府到军人政府,军人政府转变为文人政府,都是以温和、和平的方式来完成。在军人政权的威权统治期间,也异于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等南美洲国家的纷乱。乃至对外来的宗教、文化、人种,不但不排斥,亦不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外来的民族,多数以十分尊重的态度看待来自东方的文化,种族歧视的现象更是少见。

佛教于19世纪末由日本人带进巴西。明治政府 (1868-1912)为了要减轻封建制度的经济困境,佛教也因此跟随着第一批日本移民潮进入巴西。

随着时代的变迁,历经半世纪,现今佛教在巴西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包容性:无论是汉传佛教的禅净密诸宗,南传佛教的锡泰缅各路禅法,还是藏传佛教的黄红白花各教派,在巴西都有他们的宗教市场,各自在这块自由的土地上弘法度众、著书立作,并没有强烈的宗派意识,之间友好交流。

二、佛光山如来寺的弘法功能

星云大师在〈人间佛教的蓝图〉中提到,建设人间佛教,所谓“佛说的、人要的、善美的、净化的”,主旨是要说明真正的人间佛教是:

“现实重于玄谈,大众重于个人,社会重于山林,利他重于自利。[2]”

因为,接受佛教的信仰,并不是把佛教当成一个保险公司,完全希望佛祖像上帝、神明一样给予我们保佑。所谓的人间的佛教,是希望用佛陀的开示教化作为改善人生的准绳,用佛法来净化思想,让佛法作为生活的依据,使大众过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星云大师于建设现代化人间佛教提出四点看法,也就是:佛法“现代语文化”、传教“现代科技化”、修行“现代生活化”、寺院“现代学校化”[3]的论述,本文将以巴西如来寺在建设巴西人间佛教的各项现代化的弘化方式做了哪些努力,绩效如何,并探讨实际执行上所遇到的瓶颈与困境作为论述。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释妙上   编辑: 李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