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陈亮旭:《南诏图传》与《白国因由》之比较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人参与 评论

陈亮旭:男,白族,1953年11月出生,原鹤庆报社主任编辑,退休。 《南诏图传》与《白国因由》的内容,从“梵僧七化”到“观音十八化”,讲的都是观音幻化的故事。两者内容有同有异,将其进行比较是很有意思

编者按:2013年11月1日至3日,云南省佛教协会与大理崇圣寺联合举办2013崇圣论坛,全国著名佛教文化专家、大德高僧发表真知灼见,共论云南佛教在中国国际文化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原鹤庆报社主任编辑陈亮旭发表了题为《南诏图传与白国因由音之比较》的主题演讲,论文全文如下:

《南诏图传》与《白国因由》的内容,从“梵僧七化”到“观音十八化”,讲的都是观音幻化的故事。两者内容有同有异,将其进行比较是很有意思的。而从比较研究的角度看,也不无益处。本文试图在比较的基础上,对这两部作品作一些分析和阐释。

首先,须要说明的是,所谓的《南诏图传》,这是后人所起的名称。原画并无标题称名,过去,根据画作上“中兴二年”的题记,有的称之为《南诏中兴二年画卷》,《南诏中兴画卷》,《南诏图卷》等,后来发现了与画卷一起,且内容相同的文字卷,将文字卷与画卷合在一起,故又称之为《南诏图传》。不过,我认为都不准确,从内容上看,其与后来的《白古通记》,《白国因由》一样,讲的是大封民国的起源,称其为《南诏起源图说》可能更加贴切。这里姑且从大流吧。

下面试依次分述。

一、关于两部作品的作者及其年代

1.《南诏图传》的作者及其年代

《南诏图传》有明确的年代题记。画卷上的题记为“中兴二年三月十四日”,文字卷则曰:“时中兴二年戊午岁三月十四日”。除年月日与题记相同外,还有干支纪年。“中兴”是南诏末代皇帝舜化贞的年号,过去有学者按照当年即位,次年改元的惯例,推断中兴二年为光化二年,即公元899年。随着文字卷的发表,上面明确记载中兴二年的干支为戊午,说明舜化贞即位的丁巳当年就已改元,故中兴二年应为乾宁五年(光化元年,公元898年)。汪宁生先生根据《南诏图传》中的观音幻化、祭铁柱、画后题名等内容进行考察,认为“原画仍应作于中兴二年”。但是,也有的人认为是后人的模仿之作,如美国的海伦•查平就认为“乃十二世纪或十三世纪本”;国内一些研究者也认为系后世摹本。总之,众说纷纭,现在也未得出一致的结论。不过,我觉得无论是原作还是摹本,上面所记载的内容和历史年代是不会改变的。退一步说,即令是摹本,但仍然不能否定其原本作于南诏末年,其史料价值不容置疑。这是目前所知的南诏时期遗留下来的第一手文献资料,可与《南诏德化碑》齐名,对研究南诏时期的历史文化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弥足珍贵。

《南诏图传》创作于南诏中兴二年(公元899年),所以画的内容应该止于中兴二年。但现存的画卷,在中兴皇帝之后,又有“文武皇帝”的画像。应是后来补绘的。《南诏图传》文字卷除中兴二年戊午岁外,还提及全义四年己亥、保和二年乙巳和嵯耶九年丁巳3个年号的干支纪年,据此可以补正南诏的历史纪年。画卷还反映了南诏的服饰、房屋建筑、生产工具及生活用具、文字用汉字等文化现象,都是研究南诏历史文化的极为珍贵的材料。

2.《白国因由》的作者及其年代

《白国因由》的始作者与初创年代均不详。现在流行的是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大理圣元寺住持寂裕雕版刻本。1957年2月,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委员会曾用原存圣元寺之版片重印。原版片毁于“文革”之中。1984年,大理州图书馆曾根据原本重排,印成线装本。1998年10月,又收入《南诏大理历史文化丛书》(第一辑),由巴蜀书社出版,故流传较广。

这是一部记述大理古代历史与观音神话传说的佛教故事集。前述白国因由,后分18段,记述观音化为梵僧降状罗刹,金齿龙泉寺下李易罗丛村茉莉羌与黄龙生九子,观音授记细奴罗立国称王,观音助阁罗凤击败唐朝李宓军,观音助段思平建大理国等内容。末段为寂裕的序(跋),简述其缘起。《新纂云南通志》卷73《艺文考•滇人著述之书》介绍说:“《白国因由》,无名氏撰,……主要叙述白子国的创始源起,佛教色彩浓厚。卷首讲述白国因由,后列18段,分述观音初出大理等观音18种应化示现的神迹。系将蒙、段两氏开国神话予以佛教化,从中亦可了解大理受佛教影响极深。”

《白国因由》虽然不是寂裕所初创,但难免不经过他的加工整理。他在序(跋)中说:“菩萨累劫救护此处,盖有十八化云,备载《僰古通》。其本寺隔扇所图绘者,十八化内仅有几段,余皆开国除魔始末,镂之,使千百年古迹如在目前。逐段缘由,原是僰语,但僰字难认,故译僰音为汉语,俾阅者一见了然。虽未见《僰古通》,而大概不外于斯。”意思是《白国因由》所载的18段故事,都是由僰语写的《僰古通》译过来的。由此可知,《白国因由》是寂裕根据有关古籍,再加上民间口耳相传而演绎成书的。至于其是否真的由僰音译为汉语,后面再来辨析。

大理圣元寺,即圣源寺,号称神都,位于大理市喜洲镇庆洞村南面,左有神都,右有观音阁,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宗教建筑群。据清杨泰山《重建圣源寺碑记》记载,始建于南诏,大理国平国公高顺贞重建,中经元末杨智,明李中溪,杨桂楼等相继修建,规模逐渐宏大。清康熙、光绪间两次重建,现存大殿为1933年重修。大殿格扇门上,原来刻有观音十八化中的部分内容,最后两扇为宣扬清末岑毓英、杨玉科的“功绩”而增刻。圣源寺南院原为钟楼,后因改祀梵僧观音而得名观音阁。观音为男像,俗称“观音老爹”。殿廊左壁上原来嵌有明杨黼(字桂楼)撰写的《词记山花•咏苍洱境》碑,即“山花碑”。

从唐朝末年的《南诏图传》到清代的《白国因由》所载的观音幻化故事,一直与南诏、大理的开国历史联系在一起,至今仍然流传在今大理地区。

相关专题: 崇圣论坛 探秘大理佛国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李保华]

标签:因由 诏图 南诏

人参与 评论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