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灵鹫山通度寺与台湾佛光山法师、信徒的夹道迎请下,通度寺住持顶宇法师9月9日将佛陀金襕袈裟赠予佛光山,佛光山住持心培和尚则以佛光山珍藏的缅甸文《贝叶经》,回赠兄弟寺通度寺典藏。
佛光山住持心培和尚将佛光山珍藏的《贝叶经》致赠予韩国通度寺住持顶宇法师
“感谢通度寺的用心,佛光山将尽全力保护、典藏这件难得的佛陀金襕袈裟,让众生得利。”心培和尚在“恭迎韩国通度寺佛陀金襕袈裟仪式”中说,佛陀金襕袈裟是佛陀的遗物,见到袈裟如同见到佛陀,未来佛陀金襕袈裟将供奉在佛陀纪念馆,让全世界的佛教徒在瞻仰佛陀遗物时,提醒自己要学习佛陀的慈悲。
创建通度寺的开山祖师慈藏律师,于唐贞观十年到中国五台山参学,当他连续礼拜文殊菩萨七天之际,梦到文殊菩萨对他说了多首偈语,醒来后,他一直在思考偈语的内容与意思,却百思不得其解,没想到此时出现一位法师,不但对慈藏律师解说偈语的内容,并送他佛陀的舍利、钵及袈裟,后来慈藏律师便带着这些佛陀的遗物回到韩国,并供奉在通度寺内,通度寺因此被称为“佛宝寺”。
通度寺27年前与佛光山缔结兄弟寺,彼此互动频繁。星云大师2003年参访通度寺时,当时住持特地把珍藏的佛陀金襕袈裟拿出来让大师瞻仰,大师则赞叹通度寺法缘殊胜。
而现任住持顶宇法师非常推崇星云大师,他自2007年升座后便一直思考要送大师什么样的礼物?顶宇法师笑说:“只有将佛陀金襕袈裟送给大师及佛光山佛陀纪念馆珍藏,才能表达我对星云大师的崇敬。”
顶宇法师指出,负责织布的徐恩淑(法名:欢喜性)花了很多时间找到轻薄又有弹性的金线,并织出符合真品纹路的布料,通度寺亦礼请高龄70、有缝制袈裟20余年经验的明殊法师,重拾起30年未拿起的针线,缝制世上仅有的两件佛陀金襕袈裟。而明殊法师对自己能参与这么重要的缝制工作表达欢喜与感激,他认为:“这件佛陀金襕袈裟是集顶宇大师的愿心以及编织者、缝制者的发心,才得以完成。”
心培和尚表示,佛光山此次回赠通度寺的《贝叶经》,是信徒在佛光山开山之初捐赠的,并强调佛陀时代尚未发明纸张,所以选择在质地柔软、强韧耐久的贝多罗树叶上书写佛经,故称为《贝叶经》。据南传《岛史》记载,公元前一世纪时,印度比丘首先把巴利文的经典书写在贝叶上,以保存圣典。后来随着佛教的传播,《贝叶经》也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中国云南、新疆、西藏等地区流传。
作者:
罗熙珍、大树
编辑:
李雅清
|